聚焦“新业态” “搬”出新生活——三穗县文笔街道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4-04-26 黔东南新闻网 通讯员 刘汝智 李凯

  近年来,三穗县文笔街道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通过抓党建、强治理、稳就业、育文化抓细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切实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抓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按照“哪里有搬迁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覆盖要求,文笔街道成立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群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办“四点半课堂”、党员积分超市等方式激发搬迁党员群众内生动力。目前,共组建易地搬迁小区党支部5个、党员志愿服务队6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

  与此同时,街道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搬迁群众”联动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搬迁群众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全过程,全面推广党员“十带头”公开承诺活动,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帮助群众解决难事、揪心事、烦心事180余件。

  强治理,构建平安小区

  和往常一样,吃完晚饭,至诚社区网格员龙作俊就穿上“红马甲”,化身为“安全员”“宣传员”,穿梭在易地搬迁小区的各栋楼层开展巡逻,看见有亮灯的房间,他偶尔会敲下门,发一张宣传单,给住户提醒一下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反诈、反邪、禁毒禁赌等安全常识与法律法规。

  为构建平安小区,文笔街道创建了“和谐文笔”基层治理品牌,多方推动“多网合一”建设,建立了易地搬迁安置点网格化管理机制,聘用公益性岗位120人担任网格员和联户长,联合警务室民警与易地搬迁小区物业安保人员加强巡防,定期开展走访调处,排查易地搬迁小区安全隐患并调解矛盾纠纷。

  “我们构建了‘村社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共建共联模式,创新‘出门七有’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不断织密集党建指导、政策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治理网’,积极打通网格化管理‘神经末梢’。2023年,文笔街道获得了省级‘枫桥式’综治中心称号。”文笔街道政法委书记杨粮康介绍说。

  此外,在各个易地搬迁小区,街道还增加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和车辆进出识别仪等设备,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组建夜巡志愿服务队,增派安全员到易地搬迁小区不定期开展巡逻,让易地搬迁群众居住安心、生活顺心。今年以来,共开展安全排查50余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6起,开展“平安夜巡”、消防、反电诈等活动20余场。

  稳就业,拓宽致富渠道

  “我在家犯愁不知道去哪里干点活时,我的帮扶干部给我打听就业信息,最后把我安排到三穗县开发区去上班,这个工作我很喜欢,离家近,每个月还能挣2000多元钱。”住在至诚社区寨坝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龙女士说。

  要让群众稳定增收,就得下好搬迁群众就业这步“关键棋”。首先,社区建立了安置点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动态跟踪搬迁群众就业情况,还根据搬迁群众培训意愿,组织开展家政、厨师、手工艺品等各类技能培训4期覆盖500余人,帮助100余名搬迁群众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发动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网格员等力量逐家逐户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工作,积极开展春节就业送岗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就业招聘活动8次,推介就业岗位1500余个。针对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364个,推荐82人到扶贫车间和县内企业就业。

  截至目前,文笔街道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834人,实现就业2582人,就业率达91.1%。

  育文化,打造美好生活

  以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文笔街道着力推动搬迁群众共享、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搬迁群众的生活品质,围绕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在搬迁小区建成休闲广场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农家书屋5个、有声图书馆1个,配备图书2万余册。

  为让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互相融入彼此生活,社区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党员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老人儿童、环境卫生整治、最美家庭评比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广场舞、文艺表演、欢庆春节端午中秋节日等多形式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搬迁群众加快融入城市新生活。今年以来,在易地搬迁小区开展文明评比活动5次,评选出文明家庭20户,开展文化活动12场,覆盖群众达8000余人次。

  如今,文笔街道将军府、寨坝、塘边、永灵等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均呈现了“和谐、团结、友爱、幸福”的新局面,群众也通过搬迁真正地过上了新生活。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