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科技赋能水稻育苗制种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黔东南新闻网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春春 吴义环 李凯

  岑巩县依托资源禀赋,持续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48年,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岑巩县加大水稻制种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岑巩县思旸镇的育秧中心,工人们正有序地进行水稻育秧工作。水稻钵苗播种机自动在钵苗盘上覆土、放置水稻种子、再覆土,几分钟的工夫,一个装好水稻种子的钵苗盘就做好了,一天下来,一台这样的设备便能装好约3500个钵苗盘。与传统的水田育秧相比,用钵苗盘育秧具有移栽时全根下地、植伤轻、返青快、分蘖早等优势。

  “钵苗盘育秧,一亩地的育秧田可以插100亩(1亩=0.0667公顷)大田,相对于传统水田育秧来说省了10%的育秧田。”岑巩县思旸镇育秧中心负责人庄官俊向记者介绍道。

  采用钵苗盘育秧省时省力省人工,育出来的秧苗可抛秧也可摆秧,适于人工和机械作业。

  在羊桥乡祝坝村的育秧田里,水稻制种大户郑昌宏和工人们将装好水稻种子的钵苗盘整齐地摆放在育秧田里,再覆膜。20多天后,待种子出苗,便可移栽。

  “今年我在羊桥乡制种500亩,在水尾镇大树林村有400多亩,现在每天需要20多个工人,到插秧季节每天需要一二百人,多的时候有400多人,每天正常付工资是每人100元一天,包一顿中餐,多的时候一天要付4万多元的工资,少的时候是八九千。”郑昌宏说。

  岑巩县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社+种农”的生产体系,以及“公司总部+片区生产经理+技术员”的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了供种能力。而像郑昌宏这样的制种户,则由公司采取“订单式”的销售模式销售种子。

  “今年我从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拿了三个品种的水稻育苗,生产出来的种子再由他们回收,在不受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每亩田每年制种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郑昌宏告诉记者。

  据悉,岑巩县2023年全县发展水稻制种面积3.81万亩,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67%。制种组合 52个,生产种子800万公斤,产值2.2亿元。覆盖除客楼镇外的11个乡镇(街道)67个村1.8万户农户,制种主体775户,带动农户劳动增收4100余万元。

  “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推,突出县企共建促转型。通过整合县内制种资源,引入全国种业阵型企业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实施县企共建,实现优势企业与优势基地的深度合作。支持企业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探索科企合作商业化育种模式,推动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家先说。

  2024年,岑巩县预计水稻种植面积13万余亩,主要是制种和种植优质稻,全县计划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预计产种870万公斤,产值2.3亿元。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