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族医药优势 建强医药人才队伍——我州大力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黔东南药用植物资源名列全省之冠,药用植物物种资源共有3000余种,是我国国内植物生物多样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州充分发挥苗侗医药优势,强化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激发“资源+人才”乘数效应,大力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在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一株株药用植物被制作成标本保存了下来,标本签上标注了药名、采集时间和地点以及功效等内容。
“标本馆基本展示的是腊叶标本,这里的标本都是黔东南的植物,已经有50多年了,植物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延伸了。你看,这些植物的小器官也全部都保存下来了。”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专家袁涛忠说,现在保存最早的标本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目前馆内收藏苗药侗药标本2400多种13000多份,展出标本共有1000余种。
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通过实物、图表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了黔东南丰富的民族药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情况。袁涛忠告诉记者,标本馆的特征就是作为苗族侗族医药发展的证据。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医药,它最大的遗憾就是不好找证据,因为证据都是口传,口传变性大,它就没得实证,我们就把这个实证保留了,这就是我们标本馆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苗族侗族医药资源的临床优势,我州不断增强苗医药服务能力,部分苗医医疗服务项目已纳入全省医疗服务价格目录,州中医医院的苗医肺病科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目前该科采用中医和苗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通过运用中苗药穴位贴敷、苗药足浴、苗药灌肠等特色治疗技术,进而缓解患者病症的同时,大大地减轻他们的痛苦。
黔东南州中医院苗医肺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太利说:“我们采用中医和苗医相结合治疗手法为患者治疗,因为苗医和中医都是经过患者舌苔、脉象来调患者的体质,它不单纯的是治病,更注重调理患者的身体体质,调整到一个平衡体质,他的病症就会得到缓解,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民族医药人才是加速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州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苗侗民族医考试考核工作,对考核合格的民族医师发放《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在凯里市风情园打造了由民族药集市、名医馆苗侗医药文化博物馆组成的苗侗医药文化街,汇聚了50多名的苗侗优秀医师和苗药侗药师,杨小松就是其中一位。
“以前是没有证,相当于像打游击一样。国家对卫生系统的管理比较严格,也是对每一个百姓的负责。当时通过了考试,得到证之后,感觉心里面就踏实多了。”杨小松说,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在风情园苗侗医药文化街可以依法执业,心里面就比以前东奔西跑的踏实多了。
据了解,我州开展了四期民族医师的认定工作,前三期共有577人获得了民族医师的认证。目前第四期认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共有412名医师报名参与。原黔东南州中医民族医药管理科科长韩松说,民族医师认证工作较好地发挥了民族医师的优势,他们能够依法执业,进一步助力民族地区医疗事业发展,为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