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日 向“新”而行—— 黔东南州光伏产业动能澎湃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新赛道,光伏这一绿色产业迎来“高光时刻”。近年来,我州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优势,以光伏发电站、光伏玻璃为发力点,通过技术创新助推光伏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这段时间,位于黎平县九潮镇的水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每天都有两百多个工人在忙着安装支架和光伏板。这个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投资,于2022年6月启动建设的项目,经过两年的时间,将在今年4月底迎来完工。
“这个工程总共分为三个单位工程,第一个是线路,第二个是升压站,第三个就是光伏区。现在线路和升压站已经完工了,还剩下光伏区的部分安装建设工作仍在进行中,总体工程已经完成70%。”黎平县九潮定八水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副经理彭东说。
黎平九潮光伏电站是黔东南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清水江子基地首批30MW光伏项目中的一个,也是该项目实现“黔电入湘”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建成将对风电、水电与光伏互补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贵州省‘十四五’能源规划发布,我们公司结合任务和自身实际,积极拓展光伏发电多元化产业布局。我们在黔东南州有三板溪、挂治、白市三个水电站,总共 157 万千瓦的装机,但送出线路还有80万千瓦的富余通道,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就准备打造一个80万千瓦的风电、水电与光伏互补基地。” 贵州清水江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如琳说,该项目发挥了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优势,依托三板溪水电厂的快调功能和送出线路富余通道,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和送出通道利用水平。
除了黎平县九潮光伏电站外,该项目还在黎平大稼和锦屏青山界相继建设了光伏电站,目前,也分别进入收尾、验收阶段。要在“地无三尺平”的山间建起光伏电站并不容易,从选址到实施,中间曾面临着不少难题。
彭东说:“最大的难点就是地形比较复杂,这里坡度比较陡,地块比较分散。从设计方面,我们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不同的支架,从施工方面,采取一些新的方式,比如说太陡的地方就采取无人机进行运输浇筑料。”
项目团队通过与当地政府、电力部门通力合作,相继克服了土地流转、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跨省跨网接入等难题。同时,通过积极创新,在施工中引入了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结合高效稳定的组件、智能的生产管理控制系统等,提高发电效率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并结合项目现场地形地貌优化固定支架及柔性支架布置,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推动后期新能源发电和农业种植协同发展。
“这是一个农光互补项目,所以在运行后,光伏场区会采用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规划种植一些中草药或适宜发展的畜牧业。今后,我们将继续深耕黔东南,对风、电、光伏新能源进行深入的布局,持续跟踪市场动态、政策动态,争取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高如琳说。
据了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在黔东南建设光伏电站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光伏板、电缆等设施设备费用占据整个工程投资的70%左右,成本较高。而今年光伏产业的一个好消息令高如琳对黔东南光伏产业今后发展充满期待,那就是今年1月22日,在黔东南凯里炉碧工业园区内,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首块光伏玻璃面世。
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以及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科技、创新以及降本增效一直是行业的主旋律。这两年,我州抢抓“双碳”政策机遇,鼓励扶持相关企业进行光伏产业技术革新,而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贵州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突破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以光伏发电站、光伏玻璃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链在黔东南区域内落地延伸,将助推黔东南州绿色新能源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升级,逐步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跃升。追光逐日,向“新”而行,光伏产业正为黔东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