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林间“扩绿” 青山“富饶”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大山深处,群众挥锹铲土、挖坑植苗,栽下一棵棵树苗,为荒山添上新绿,大山彰显活力。
“我们种的有麻栗树、刺槐树、榉木树等树种,这些树比较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成活率能达到90%,很受群众欢迎。”项目负责人吴炳涛说。
为提升区域森林蓄水保土能力,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岑巩县因地制宜调整区域植被结构,积极在山间林间“扩绿”,让绿水青山更“富饶”。
岑巩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斜坡地带,属武陵山、苗岭山余脉交错的低山丘陵,县域面积1486.5平方千米,境内以溶蚀地貌为主。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是在原有林层结构单一的山间林间进行“扩绿”,通过项目建设,对面积退化的人工乔木林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通过树种结构调整,使原项目区林、草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蓄水保土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有石漠化逆向演化趋势的地方将得到有效遏止,减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进一步夯实全县生态屏障。”岑巩县林业局营造林分管负责人潘锋说。
为了把生态系统治理变成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岑巩县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开辟生态治理新路径,在退化林修复建设中帮助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务工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在全县修复27200亩退化乔木林,分13个班组同步进行种植,参与种植的群众每天有800多人,目前总计发出去的劳务费360多万元。”潘锋说。
近年来,岑巩县深入开展退化林修复工作,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森林景观得到提升,有效带动生态观光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在提供群众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城乡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