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蜡染:千般寓意万种风情

2025-04-26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姜雨熙

       安顺蜡染技艺简介:

       安顺市的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制作工艺。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区苗族洞葬群棺墓中发掘出宋代蜡染衣裙,色彩艳丽,图案严谨,显示出安顺蜡染的高超技艺。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技艺之一。安顺蜡染主要分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两大类。苗族蜡染图案丰富多彩,包括古老传说和原始认知等内容,集中反映了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意识。布依族蜡染主要分布在镇宁、关岭、黄果树等地,构图巧妙,变化多端,纹样多为写实的花鸟鱼虫或抽象的螺旋、水波、菱形、云雷等几何图形,表现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对自然山川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安顺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除图案有异外,制作工具、原料及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均是以铜制蜡刀蘸蜡液后在白布上勾勒图案,经过浸染等工序制成蜡染品。

       安顺蜡染是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民俗学和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安顺市申报的蜡染技艺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月圆:

       守护传承这抹蓝白

       安顺蜡染的魅力,在于记录悠久的历史,也在于对图腾的崇拜和理想的追求,还在于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想了解安顺蜡染,从了解它的纹样开始。”近看是鱼、蝶,远观是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月圆向记者介绍,鸟、蝶、虫、鱼等组成的复合型图案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小时候,我悄悄看大人做,跟着学。”回忆起当初学习的情景,王月圆忍不住笑了起来。68年前,王月圆出生在西秀区七眼桥镇小关口村一户苗族农家,“7岁就开始学蜡染,为自己做衣服。每年大年初四,是当地苗族群众‘跳花山’的日子。这一天,女孩子们都会穿着亲手制作的蜡染服装去跳花场。手艺越好的女孩,越受欢迎。”

       蜡染是用铜蜡刀、铜蜡笔等特殊工具将手绘花样印刻在织物上。因为蜂蜡防水性强,王月圆常用蜂蜡来制作防染材料。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染液可从冰纹处渗向织物。去蜡后,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在做蜡染几十年里,王月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画直线粗细均匀笔直,画圆、弧、云钩、花、叶、螺旋等应手而成,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肌肉记忆。

       “非遗技艺要传承发展,就要做大家日常能用的东西,增加实用性。”如今,王月圆已经获奖无数。“要抓紧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年近70岁的她看着那些获奖证书说,是蜡染艺术成就了现在的她,有责任让蜡染技艺继续传承发展。每年,王月圆都坚持到广西、重庆等地高校开展蜡染技艺传承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300余人次。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