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和平村真热闹 6500余名外来茶工上春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袁鹏
“来和平村采茶1个多月,老板包吃包住,已经有4000多元的纯收入。”4月20日上午,黔南州三都自治县大河镇和平村茶老板谭忠亮家的茶园里,20多名茶工散布其间,李大孃腰挎竹篓,手指翻飞。
这是她来和平村采茶的第6个年头,按惯例要持续到11月底,一年下来可以挣得两万多元。
据统计,和平村户籍人口1313户5460人。今年春茶季,这里却有6500余名外来茶工,有1000多名茶工常住时间达9个月。村里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还多?原因藏在欣欣向荣的茶产业里。
和平村平均海拔1200米,是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的产茶区。全村共有2.6万亩茶园,拥有茶叶加工厂56家,其中有54家为本地茶农兴办。
今年63岁的谭忠亮是种茶“老把式”,共有70余亩茶园。同时,他也是制茶能手,办起了茶叶加工厂。今年春茶季,谭忠亮雇了20多名采茶工,吃住在加工厂,“采完我家的,他们就近到其他家采茶,工资都一样,还现款结账。”
目前,村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茶叶互助组,家家户户都有三四个采茶工常驻。大家相互协作,根据各家茶园长势进行调配。因此,采茶工天天都有茶采、收入有保障,各家茶园也不会因缺人手而错过最佳采摘期,实现茶农和茶工双赢。
村里茶产业的兴旺,也让不少年轻人选择回乡。谭忠亮的大儿子谭成明早年外出浙江学技术,如今在茶企做技术管理。小儿子谭成友则占据加工厂“半壁江山”,购进新设备单干,从事安吉白茶、黄金叶等新品种的加工,与父亲坚守的都匀毛尖老手艺同“厂”竞技,互为补充,产值过百万元。
“茶就是村里的摇钱树。”和平村党委书记李宗荣介绍,村里发展种、加、销一体化的茶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每年茶产业产值稳定在1.2亿元,年收入6位数的人家不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