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一叶茶香飘海外 绿韵生金富山乡
春茶采摘的热潮刚过,贵州省岑巩县各茶园便迎来夏秋茶采收旺季。在该县天马镇苗落村龙峰生态茶园,层层茶垄碧波荡漾,鲜嫩新芽布满枝头。采茶机在工人们的熟练操作下,刀片精准掠过茶树蓬面,嫩绿鲜叶顺着气流整齐落入收集袋,清新茶香弥漫四周。
“ 我们的春茶只采摘到谷雨,之后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回升,雨水充沛,茶芽生长旺盛,便开始采收夏秋茶。”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廷勇介绍,目前,合作社5个共5000多亩的茶园基地,每天有7台采茶机和28名工人作业,一天能采收鲜叶1.5万公斤。采来的鲜叶经初制加工后,提供给安徽毛峰集团和湖北一家外贸公司精制,再出口欧洲。
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地理气候优势,2012年以来,天马镇苗落村人徐廷勇成立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因地制宜自种绿茶,并与其他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取暖”,按照“ 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连片承包并更新改造老茶园。通过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争取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新建加工厂、购置现代茶叶加工设备、吸纳资深技术员入股等举措,着力构建茶树栽培管理与茶叶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畅通绿色茶产品“产、供、销”全链条,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黔茶出山跨海”筑牢根基。
“为保证茶叶品质,合作社与广东的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先进的生态防控技术,从源头上保障茶叶生产的生态健康安全,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把关,确保每一批茶叶都达到欧盟标准。”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杨克伟介绍,我们技术员也全程参与种茶、采茶、制茶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指导操作步骤,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把关。目前,合作社管理的5000余亩茶园均达到欧标标准,其中950亩茶园获得欧标和有机双认证。
据了解,该合作社现建有3座加工厂房,配备2条夏秋茶生产线和1条茗优茶生产线,打造了“黔凝香”自主品牌。通过推行“有机种植 + 绿色加工”双标体系,创新“春茶精制 + 夏秋茶深加工”分级开发销售策略,合作社年加工欧标茶50万公斤、茗优茶1万多公斤,产品畅销湖南、安徽及东南亚、欧洲等国内外市场,年产值超1000万元。
在该合作社的茶叶加工车间,揉捻机、烘干机、杀青机、香茶机等茶叶加工设备开足马力不停运转,工人们分工明确,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作业。在人机默契配合下,鲜嫩的夏秋茶完成从原料到出口欧洲红茶及大宗茶的转变。
“ 目前我们的海外订单有50万公斤。为了完成这些订单,现在我们1条红茶生产线和1条绿茶生产线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20多名加工工人实行两班倒,一天能加工成品茶5000多公斤。”岑巩县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员张远祥介绍,夏秋茶一年采收四批次,总共200多万公斤的鲜叶能做出50万公斤的红茶、大宗茶干品,一年的毛收入在600万元左右。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多年来,岑巩县将茶产业作为生态绿色、特色优势与强县富民产业精心培育。通过构建“龙头牵引、基地支撑、标准保障、品牌驱动、市场联动”的协同机制,打通“种、管、采、制、销”全产业链,实现茶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如今,曾经不起眼的“绿叶子”跨越山海,叩开国际市场大门,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目前,全县累计建成茶园3.4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2万亩。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茶园达1270亩,绿色防控茶园面积0.7万亩。共有州级龙头企业2家,初精制加工厂8座。预计今年年产干茶1000多吨,生产总值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