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免试入学,还包顺利毕业?
随着人们对学历的重视,学历提升成了许多人自我增值的重要途径。然而,不法分子看到人们追逐学历的迫切需求后,也发现了犯罪空间。
“只要交钱就能提升学历、免试入学,轻松拿到‘双证’(学位证和毕业证)!”一犯罪团伙以此设下陷阱,诈骗150余人近800万元。日前,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该犯罪团伙提起公诉。
社交平台频现“学历提升”帖
2024年3月,家住上海的黄女士在浏览某社交平台时,看到一则关于学历提升的帖子,很感兴趣,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不久后,黄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Z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主要负责帮学员进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提升。黄女士原本在某小学当老师,想提升学历后去大学任教,于是添加了对方微信。
在得知黄女士想报考教育类专业后,对方表示机构对接的此类院校很多,为黄女士专门匹配了某师范大学的教育专业,并称只要缴费,机构会全程负责黄女士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事宜,包括入学以后的期末考试、毕业论文及论文答辩,保证黄女士顺利入学并且如期毕业。为了打消黄女士的顾虑,对方称机构采用的是单独考试的入学方式,如果通过院校领导关系,甚至可以免去考试直接入学。
在咨询完具体报考流程和费用后,黄女士交了3000元意向金。之后对方一直发消息要求黄女士补齐尾款,但黄女士仍有疑虑,并通过朋友了解到院校的单招考试模式也需要本人考试,且需要参加面试以及两名本专业的专家教授联名推荐。感觉不对劲的黄女士再联系对方时,却发现对方已联系不上,遂报警。
同样被骗的还有胡女士。胡女士也是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帖子,称某些大学正在进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提升的单招。胡女士之前报考过两次研究生考试都没有成功,看到有这样的“好事”,心动不已,便添加了Z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老师。听到对方许诺缴费后保证顺利入学并且拿到“双证”,胡女士便爽快地交了5万元。之后,胡女士多次询问对方何时正式入学,对方一直推托说正在办理中,让胡女士耐心等待。但后来胡女士发现对方失联了,遂报警。
“全托管”学历提升原是陷阱
事实上,联系黄女士等人的并不是什么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而是一个诈骗犯罪团伙。2024年6月,公安机关根据线索抓获了谈某等人。
谈某等人到案后交代了犯罪事实。2023年9月,谈某等人先后加入刘某甲(另案处理)建立的Z教育培训机构,谈某负责后勤、员工招聘和业绩提成,贺某负责记录员工开单明细、制作员工业绩表,刘某乙和王某负责员工业务指标和培训等。此外,谈某还招聘了孙某等人担任业务主管、销售组长、业务员等职务。
按照要求,谈某等人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布学历提升的广告、帖子后,与有兴趣的客户添加微信进行聊天,让客户逐渐对机构产生信任,进而签订合同、缴纳报名费。机构的收费方式是定金加尾款,金额在5万元左右。但实际上,机构根本没有和高校对接的渠道,只是刘某甲用来进行诈骗的说辞。
业务员联系客户时也都有固定的话术。“一般我们会告诉客户,我们机构对接了国内许多985、211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可以帮助客户做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提升,通过我们缴费报名,就可以把客户安排到这些大学读‘全托管’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涉案业务员介绍,所谓的“全托管”就是宣称客户只需要完成见导师一面、填报名资料、配合完成一次期末考试、提供毕业证照片4件事情,就可以获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双证”,学信网上可以查到。
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话术,在许多迫切渴望学历提升又想走捷径的人眼中,却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
频繁改名仍难逃法网
该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诈骗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客户以报警或投诉的方式要求退款,谈某等人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面对‘刚’一点的客户,我们就立即全部退款;面对‘软’一点的客户,我们就跟他们磨一磨,不退、少退或者晚退。”谈某供述,机构还会采用频繁改名的方式,来逃避责任以及寻找新的诈骗对象。
经查,2023年9月起,谈某等人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发布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免试入学的信息,吸引他人添加微信进行咨询,在和被害人聊天的过程中,以许诺免试入学、毕业拿学信网认证的“双证”为诱饵,让被害人缴纳高额的报名费、打点费,被害人达150余人,涉案金额近800万元。
2024年10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宝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经审查认为,谈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遂以涉嫌诈骗罪对谈某等10人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