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煤炭资源优势,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地下钻头能拐弯 固废变宝成建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郭立
科幻电影中不乏这种场景:未来生活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运载工具,让人们在地底之下进退自如,并在可视化设备的辅助下,随时更改前进方向,避开坚硬岩层,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六盘水市,一家专门生产、组装钻探设备的企业,让电影中的“随心所向”照进现实。
“这是全方位定向钻机,能够实现360度旋转,倾角变化范围在正负90度内。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能轻松调整钻探角度和方向。”贵州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华介绍,钻机内置的智能随钻测量系统能实时处理钻头收集的数据,并绘制出钻头前进轨迹,便于操作员研判操作。“六盘水的煤层起伏变化大,煤层质地松软,操作员在获取地质信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钻探方向,让开采更加安全高效。”
作为全国31个成长型资源城市之一,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储备丰富,且煤种全、品质优。为更好解决煤层钻探、瓦斯治理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2022年5月,六盘水市引进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该公司曾自主研发25000扭矩定向钻机,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落地六盘水市,成立贵州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进一步提高当地能矿装备制造行业的科技含量。
“普通钻机单边施工,每天前进60至80米,定向钻机能达90至120米,不仅将综合效率提高近一半,更为‘富矿精开’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张忠华说。
在煤炭开采迈向高效智能化的同时,六盘水市积极探索产业绿色发展,推进煤炭伴生物的循环利用。
煤炭开采、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煤泥等副产品,由于灰分高、发热量较低、有害气体排放多,难以直接利用。六盘水煤矸石现有存量近2亿吨。如何发挥其作用,是一个新课题。
贵州珉汇循环经济股份有限公司给出解题方案。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企业,2023年获评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这里,煤矸石有了新用途——建筑材料。
“2019年,公司先后与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公司董事长王恩强介绍,研发团队攻克了煤矸石尾料无害化等多项核心技术,将煤矸石转化为挡土墙砌块、路基充填材料、人工生态土壤等产品。“每年处置煤矸石等固体废物超过100万吨。”
向新而行,向新而兴。近年来,六盘水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发展方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户,建成贵州省科学家工作站等10个科创平台,更好地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