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出台深化产业创新链建设方案 多措并举聘链长
近日,黔南州印发《黔南州深化产业创新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7年柔性引进拔尖及以上科技人才30人,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个,组织技术攻关50项,实现成果转化50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方案》提出,围绕黔南州“四化”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构建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特色食品加工等14个重点产业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领域)创新链,逐渐形成“14+N”条产业创新链,并通过“人才跟着产业走、技术跟着产业配”的机制,精准匹配科研力量,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
同时,黔南州将推行链长负责制管理模式,每条产业创新链设置1名链长,由黔南州政府颁发聘书,负责统筹协调技术攻关及产业创新活动。链长需具备正高级职称、10年以上研究经验及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成果,并承诺每年带领团队驻州工作。链长下设细分领域技术专家团队,专家由黔南州科技局聘任,实行三年聘期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科学考评体系。
为破解高端人才短缺难题,《方案》创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团队”“候鸟式聘任”等灵活方式,吸引省外专家开展短期合作或离岸研发。同时,构建“研用一体化”模式,推动黔南州外专家技术输入、黔南州内团队承接服务、企业转化成果,形成“智力—技术—产业”闭环。政府将搭建市场化运营平台,提供“全天候”服务,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形式促进专家与企业精准对接,实现人才价值与产业收益双赢。
《方案》明确多维度支持措施,黔南州级财政积极统筹资金支持科技计划项目和产业创新链工作发展,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人才引进科技专项,按“一人(团队)一策”对专家团队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给予立项资助;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库,以“一事一议”保障要素资源,加速创新成果落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创新平台向省级、国家级升级,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具有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助力科技创新研发“最先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