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建设现场 数千人鏖战施工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春日气象新,奋进正当时。日前,记者走进毕节市织金县珠藏镇前进村,只见群山环抱之中的工地上建筑车辆进进出出,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工人们搬运、安装建筑材料发出的声音和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大山深处的发展进行曲。“这段时间加班加点干,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贵州织金平远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部副主任何健忙得不亦乐乎,刚开完公司的安全生产会议,又马不停蹄奔往设备调试现场。
何健介绍,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完成95%左右,地面建筑的施工已接近尾声。当下,正在开展发电设备的单体分步调试,预计4月中下旬进入整体调试阶段。“随着项目建设进度的加快,工地上根据需要持续增加工人。今年春节以来我们新招聘了大约1000人,现在有近3000名工人正立足各自岗位开展工作。”何健说。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高效清洁能源项目,“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规划装机规模2070兆瓦,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并网发电。
相比本地以往常规电厂建设,“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引入了新技术,奋力实现打造“贵州一流、西南领先”清洁智慧电厂。为推动工程建设,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盘江电投发电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贵州织金平远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并引进安徽电建、浙江火电等企业展开施工。
“项目拥有两台66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我们的锅炉采用了世界首台燃烧高硫无烟煤W型火焰锅炉,也是国内首台在超超临界条件下采用煤层气代替柴油点火技术的锅炉。”何健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0亿千瓦时,还将配套规划容量750兆瓦的新能源项目,对能源产业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自2023年8月全面开工以来,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去年12月底,1号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今年2月13日,首批电煤开始运进项目点。3月2日,2号锅炉水压试验成功。各个建设环节有条不紊推进,为项目按期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项目建设过程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采用电动重卡进行煤电运输,以达到车辆尾气零排放、降低噪音、节能环保的目的,既保护了环境,也避免扰民。项目建成投用后,还将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确保气体排放达标。
在技术革新方面,660兆瓦超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具有自动控制、工况监控、历史数据记录、故障自检测等先进功能。与传统燃油机组相比,在同等耗材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3%,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过90%,每年可节约电煤成本600余万元。
在接线升压站首次接入南方电网、用电设备即将带电的前两天,贵州织金平远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带电小组总指挥杨昌学凌晨3点还在盯着屏幕监测数据,不时拿起对讲机与设备校验现场的同事沟通。14本写满校验公式的笔记本堆成厚厚的一叠,见证着小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大项目落户山区,深刻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个项目建在我们家乡,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够稳定就业,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珠藏镇前进村村民刘加举已是一名熟练的支木工人,在“上大压小”项目工地上班已有两年,平均月薪8000元左右。他介绍,工地上的全部工人之中,当地人差不多占三分之一。
与前进村相邻的少普镇联盟村,村民除了在工地上就近就业外,还将自家住房出租给远方来的建设者,既增加了收入,也为异乡人提供了方便。村民郭家福把自己的两层楼房租给“上大压小”项目部,一年收入近10万元,“项目落地在我们这里,以后家乡的基础设施都会再改善,发展前景会更好。”
在项目服务保障方面,织金县有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建立沟通对接机制,专班化、清单化做好服务保障,用好“5+3”项目推动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强化措施、压实责任,以“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为代表的各大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