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影像故事:瀑声和鸣处 山舍正生长
游客在民宿的接待大厅围坐交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胡晓梅 程洁 潘先万 摄影报道
丰水期的黄果树瀑布轰鸣如雷,水雾漫过山崖,沾湿了田海军的裤脚。
1999年,10岁的他蹲在地上洗碗,小伙伴在不远处催促:“快点!等你去游泳呢!”母亲的粉面摊前挤满了游客,他抹了把汗,碗碟碰撞声混着瀑布的喧嚣,成了童年最清晰的记忆。
那时,母亲靠粉面摊贴补家用,当包工头的父亲则带着工人,参与修建瀑布附近的景区。
二十年后,伴着夏天的阵阵蝉鸣,田海军站在离黄果树瀑布景区票务中心不到两公里的土地上,手里攥着民宿设计图。
远处的匠庐·阅山灯火通明,900元一间的房价挡不住游客的热情。“我们也行!”他对哥哥田海波说。
黄果树景区作为贵州的世界级旅游名片,名气越来越大。2019年,哥哥的电话来得突然,“景区票务中心旁有块商用地,每平方米单价4000元。”田海军看着山上植被绿意盎然,踩着遍地的野草,手指抠进后山巨石上厚厚的青苔,“要了。”
三年间,设计图在深夜里反复修改。向往诗与远方的他,将民宿风格定位为侘寂美宿。空旷通透的天井,山水景观和精致园林融入其中,听得见、看得见的是满满乡愁。
2023年2月,我省发布《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次月,第二届中国民宿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安顺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召开。
当年4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黄果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把安顺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打造贵州旅游靓丽名片。
机会正在敞开。田海军索性辞去贵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进来。
背靠着山,依山而建,取名“山生三舍”。
“你买的椅子比床垫还贵!”哥哥看着建材单笑着摇头。田海军闷头栽种红枫,细心地调整最佳观赏角度。
446个日夜,耗资700万元,钢架在山间生长,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块草皮、每一个角落,都倾注着田海军和两个合伙人的用心。
2024年元旦,第一缕阳光掠过瀑布时,游客的轿车碾碎晨霜停在山生三舍门前。
民宿很快跻身携程网推荐首页,节假日基本都是满房,去年一年营业额有100多万元。2024年,黄果树旅游区(含黄果树大瀑布及周边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达1008.5万人次。
“做得挺不错。”哥哥对田海军竖起大拇指。而田海波主打怀旧风的煜庐民宿也在去年4月开业。
今年初,田海军又开了一家夺夺粉火锅店,交给姐姐田海鸥打理。“游客现在既要住得舒服,也要吃得地道。”
瀑布流淌的土地,乡愁经济涌动。拔节生长的各类民宿,热闹了这片山野。
匠庐·村晓化身村落藏在山间,将布依族夯土墙与现代极简设计结合,每间房配独立温泉池,七八月份单价超2000元仍一房难求。
在距离景区2公里的黄果树旅游区洒把村,陈忠秀用晒干的芦苇花装饰房间,庭院子里布置秋千和“上房揭瓦”拍照点。自家的五层小楼改成“兮云涧”民宿,房价百元左右。
…………
乘着贵州发展旅游的东风,更多的人到贵州共建“诗和远方”。
山风阵阵,田海军又有了新计划,要在山腰开辟一片露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