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的突围——台江县九摆村以“生态茶”撬动“绿富美”

2025-04-03 贵州日报报刊社 李凯

站在海拔1200米的长生坡观景台俯瞰,2600亩茶园如绿色指纹般层叠延展。而在201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荆棘丛生的撂荒地。“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种不动地,杂草长得比人高。”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党组织书记陆爱国回忆道。转折始于当年春天,排羊乡做出决策:将2000亩集体闲置地统一流转,发展生态茶园。

从“撂荒地”到“绿色银行”

清晨八点半,九摆村长生坡茶园已笼罩在薄雾中。53岁的梁芬挎着竹篓走向茶垄,指尖翻飞间,嫩芽如雨落筐。“以前这时候要翻山找零工,现在家门口采茶,一天能挣200元,比城里送外卖还踏实。”她的笑容里,藏着这个苗寨十年巨变的密码。 

DJI_20250327153845_0316_D.jpg

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

2014年前的九摆村,2000亩集体土地荒草丛生。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无力耕种,土地撂荒率超60%。“那时候开会讨论产业转型,村民直摇头:种茶能比种玉米强?” 陆爱国回忆道。转机出现在政府主导的“算账革命”——传统作物亩均年收入不足800元,而生态茶园进入丰产期后,亩纯收益可达2100元,更可创造持续就业岗位。 

DJI_20250327154526_0331_D.jpg

人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采茶

在台江县委县政府438万元扶贫资金支持下,九摆村2017年启动“茶园再造计划”:新建1500亩标准化茶园,改造500亩老茶园,引入贵州台江高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企业提供欧盟标准技术指导,合作社统筹生产,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分红三重获益。如今,2600亩茶园年产干茶1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1800万元。 

深山茶乡的突围

从九摆村出发,越野车产业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的景致随着海拔攀升悄然变换,将记者一行引向海拔1200米的云端。副驾驶上的人员突然摇下车窗,裹着青草气息的雾气瞬间涌入车厢:“注意看右边——”

DSC07966.jpg

工人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采茶

刹那间,云开雾散。晨光刺破流云倾泻而下,漫山遍野的茶垄如巨人的指纹般盘旋舒展,墨绿、翠绿、嫩绿层层浸染,每道茶垄间20厘米的生态隔离带清晰如尺规丈量。身着靛蓝苗服的采茶人星星点点散落其间,背篓随身形起伏晃出细碎光斑。

DSC07948.jpg

工人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采茶

“说是茶园,倒像个天然结界。”记者刚举起镜头,茶业公司负责人杨昌奎已从茶垄深处快步迎来,裤脚沾着晨露,指尖捏着片蜷曲的嫩芽。“您闻闻这芽尖”,他把茶叶递到记者鼻尖,清冽草木香混着山岚的湿润直窜颅顶,“长生坡顶上终年云雾,虫子飞不上来,农药?那是对这片净土的侮辱。”他抬臂划向云海翻涌的远山,豪情万丈。“去年检测机构来人,262项农残指标全部归零。马来西亚客商捧着检测报告直说不可思议,问我们是不是给茶树喝矿泉水。”爽朗的笑声惊起茶垄里的鸟雀,扑棱棱的振翅声荡开层层绿浪。

DSC07954.jpg

工人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采茶

品质革命贯穿全产业链。在SC认证的标准化车间,摊青机、揉捻机等设备分区运作,工人身着无菌服操作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处理200公斤鲜叶,6道工序误差不超过0.5%。” 杨昌奎向记者展示着企业墙上的 “中茶杯”金奖证书和“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的牌匾道。正是这种严苛,让“姊妹茗珠”系列产品成为贵茶集团“绿宝石”“红宝石”出口系列的核心原料,远销新西兰、德国等地。 

DSC07956.jpg

工人在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长生坡茶园采茶

“去年,我们出口马来西亚0.95吨(茶);不敢想曾经的山茶有一天能走出了国门。” 杨昌奎如是说。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赋能更添底气。2022年起,茶叶所专家团队驻点开展“田间课堂”,教授茶树扦插、生态套种等技术,为茶叶的品质保驾护航。

村民的“幸福账本”

茶园里利益和村民捆绑在一起的,每年清明茶上市季也是农忙时节。如今,九摆村已经有了统一的声音:“先去采茶,后栽包谷”。

DSC07919.jpg

贵州台江高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九摆村的茶园宛如流动的市集。从台江县城赶来采茶的李天梅对记者说:“在上班前茶园还专门给我们做了培训,按照标准来采摘,第一天我就能拿150元,工作很轻松。”这种“柔性就业”彻底激活山村劳动力——采茶季持续150天,日均用工超百人,近三年共发放劳务费500万元。合作社更将30%利润用于二次分配,脱贫户年均增收1.2万元。

DSC07978.jpg

九摆村茶园里的春茶长势喜人

茶旅融合正打开新天地。在茶山步道尽头,返乡人员万长毛的吊脚楼民宿挂满茶服摄影作品:“客人体验采茶制茶,穿苗绣茶服拍照,这段时间周末客房很紧张。”2024年以来,九摆村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万元。驻村书记欧品松展开规划图:投资500万元的茶文化体验馆即将动工,与贵州大学合作的茶树基因库已培育出3个新品种。 

DSC07988.jpg

贵州台江高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九摆村茶园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

当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资本,每一片绿叶都是共富的请柬。站在观景台俯瞰,杨昌奎的手机不断响起订单提示音:“刚接到深圳客商2000斤‘姊妹红珠’预定。”他身后,云雾中的茶园仿佛绿色银行存折——1亩茶园=2100元纯收益=4个就业岗位=100公斤碳汇量。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苗寨,正用茶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地方样本。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