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炉碧经开区:一个月拿地开工背后的“服务速度”
3月的凯里,春意盎然。位于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炉碧经开区”)的贵州炫峰磨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快马加鞭,将棕刚玉原料加工成精密磨具;一旁,公司追加投资的项目也在马不停蹄建设中。
贵州炫峰磨料有限公司自2015年落户炉碧经开区之后,于去年再追加1亿元投资。
这个计划占地20亩、年产6万吨电熔白刚玉的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1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人以上。
当记者问到再追加投资的原因,公司行政总监邓叶松说道:“一方面是这里有原料优势;另一方面,这里的投资环境很不错。我们在这里的投资都一切顺利。”
通过走访发现,“一切顺利”背后,是炉碧经开区“保姆式服务”的全力支撑。
据了解,为了让项目尽早开工,管委会为该项目开了4次调度会推动工作。还安排了一名“代办专员”,全程跟办。
“从去年7月接到企业新建项目反馈,我们第一时间到企业了解情况、指导收集材料、代企业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全程跟办代办,让企业在一个月内拿地开工。”炉碧经开区发展和企业服务局龙章焕是这个新项目的“代办专员”。
像这样的工作方式,在炉碧经开区早已常态化,形成了“代办专员”服务模式:为解决企业项目办证难题,管委会安排一名熟悉办证程序专员全程陪同企业经办人对接市直部门办理相关证照手续。龙章焕是其中一员,目前,他共指导和协助辖区企业办理人防、施工许可、不动产权等其他手续92余次,办结各类许可证件75本。对龙章焕来说,整个流程早已烂熟于心,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业务部门的门。
而对政府来说,项目建成投产并不是服务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
位于炉碧经开区的贵州众鑫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因拓展业务需要融资,包保干部在开年收到反馈后,多次联系银行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对此,该公司负责人陈剑明赞誉有加,“希望继续保持这样的优质服务,更希望在融资、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力的政策保障,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保障企业安心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土壤”。
为优化营商环境,炉碧经开区制定并组织实施《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干部服务企业包保责任实施方案》,按照“县级领导包片、干部服务到企”的原则,明确1名县处级领导+1名正科级领导包保亿元企业、副科级领导包保服务拟培育入规及非亿元规上企业、一般干部包保服务规下企业。将“服务企业联络牌”和“贵人服务联络牌”载入包保干部身份信息及联络方式发布,确保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存在需政府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时知道“问谁”和“找谁解决”。
同时,还开创性创建了“五个平台”(即政银企交流、产品推荐、用工务工信息、专题培训、法律咨询服务)服务举措,让企业项目在资金、产品销售、用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专题化、系统化地解决。
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政银企平台”促成银行机构向辖区企业发放信贷资金超4亿元;促成辖区企业对外签订意向订单超1.5亿元;促成区内企业间原材料采购、设备共享等合作20余项;发布企业用工信息12期,组织企业参与州、市及“一市两区”专场招聘会8次,累计提供岗位1800余个,招聘员工1280人;全区也交出一份耀眼成绩单:61家规上企业强势突破百亿大关,113.71亿元工业总产值同比激增57.52%,实现“百亿级园区”历史性突破。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服务企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力度,用好贵人服务、重大项目调度及园区搭建的平台专班、干部服务包保企业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好企业生产运行,解决好企业的困难问题。积极招引光伏组件、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等玻璃深加工项目,力争玻璃制造产业全年完成产值40亿元以上。”贵州炉碧经开区经企局局长王辰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