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起好步 乘势而上开好局]“工业牙齿”融入全球产业链——“贵州大小件”走出国门系列报道之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我们利用峰谷电力增开炉子并让它烧起来,扩大棕刚玉产能,力争实现一季度‘开门红’。”近日,雅宝研磨材(贵州)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吴剑玲表示,从去年整体运营和当前订单量看,今年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公司有望进一步提质扩容,并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高品位铝矾土经高温熔炼后,通过浇注、冷却、结晶、破碎、筛选等工序,加工成看似普通的细小颗粒——这些正是被誉为“工业牙齿”的棕刚玉。
棕刚玉也是贵州雅宝进军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作为黔东南州凯里市的外商独资企业,贵州雅宝2024年产值达1.36亿元,销售刚玉1.5万吨,实现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24%,出口创汇达1461万美元。
走进贵州雅宝,在生产、销售部门的办公室内,陈列着不同颜色的刚玉样本,有的呈蓝色,有的呈粉色,结晶部分如宝石般透亮。
吴剑玲介绍,刚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最终呈现的颜色、硬度、熔点等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刚玉也被细分为棕刚玉、蓝刚玉、半脆刚玉、单晶刚玉等。其中,棕刚玉又名金刚砂,具有高硬度、耐高温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磨料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作为一种高硬度、耐高温的磨料,棕刚玉在刚玉中的适用范围最广。
要生产出获得市场认可的刚玉,需要企业手握“金刚钻”。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数十年间,贵州雅宝凭借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重点打造高端棕刚玉产品,并具备蓝刚玉等细分品类的生产能力,以过硬的高端产品品质,打出享誉业内的品牌。同时,企业通过错峰用电、原料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单耗和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刚砂也能“揽瓷器活”。“砂纸是最常见的棕刚玉加工产品,打磨用砂纸上附着的颗粒物,就是刚玉磨料。”在年产4万吨棕刚玉磨料深加工制粒生产线旁,吴剑玲拿起一包棕刚玉介绍道,在产业链下游,棕刚玉可用于制造打磨、抛光精密零件、高硬度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砂轮、砂带等磨具,可作为重要原材料生产出切割、抛光半导体晶圆的工具,还能被用来生产耐磨地坪和防滑路面材料,以及用作提升陶瓷硬度、耐磨性的添加剂等。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对棕刚玉需求激增,中国出口持续增长,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等众多关键产业链分工中。我国已形成从铝矾土开采、棕刚玉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棕刚玉生产及出口国。
在贵州雅宝待发运仓库,整齐码放的吨袋里,装着不同粒度的棕刚玉磨料成品。“目前70%产品出口至欧洲、东南亚、东亚等地,客户超100家,其中不乏3M、施华洛世奇等国际公司。”吴剑玲表示。
贵州雅宝由香港雅宝研磨材有限公司于2004年投资设立。“正是看中了凯里铝土矿资源储量及其高品质,我们选择在此布局。”扎根贵州雅宝20年的吴剑玲向记者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
位于凯里市西北部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铝土矿储量约7000万吨。2008年,凯里提出“退城进郊”发展工业,贵州雅宝启动异地技改,与开发区协同发展。
此后,香港雅宝将原布局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棕刚玉精加工生产线迁至炉碧。2010年新厂区投产后,填补了当地棕刚玉磨料精深加工产业空白。
“精深加工设备从苏入黔,也主要得益于贵州出省向外的通道日益完善。”吴剑玲说,贵州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2010年以前,贵州雅宝产品在黔完成粗加工后,需运往苏州进行精加工,就近到上海港报关出口。2010年精细加工生产线落地凯里后,产品可直接送达广西钦州港出口。”
“这一迁一改,既贴近上游资源,又拓宽了升级空间。”吴剑玲总结,贵州雅宝由此形成“东部总部+贵州基地”模式,构建了“原料-成品-出口”一体化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