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操作,走“新”更走“心”→
“婆婆嘴、碎碎念,念懂为止。”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税务局推出的“红城税碎念”栏目,结合最新政策解读,每月推出一期宣传视频,解读税收政策,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省、市普法优秀栏目。
“红城碎碎念”剧照
遵义市检察院结合群众需求和当下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提炼、拍摄展播,与最高检影视中心联合拍摄的6集法治短剧正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陆续开播;与最高检影视中心联合拍摄的法治电视剧《石俊峰办案记》荣获2024首届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网络剧。
《石俊峰办案记》荣获2024首届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网络剧
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可以享受哪些权利……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一条条政策和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结合起来,让政策宣讲有力度,也有温度。
遵义市妇联创新“线上+线下”“学校+家庭+社会”“走访+关爱”等宣传方式,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网络、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宣传活动,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格局。
……
网络普法是推动网络法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遵义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网络普法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普法牵头抓总作用,市委网信办抓实网络法治工作,跨部门联动,集聚市县优势资源力量,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开展网络普法宣传,打造遵义网络普法品牌,构建多元化的立体网络普法生态,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全面提升。
重统筹强队伍切实提升网络普法质效
互联网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获取公共信息和服务的新平台,也逐渐成为普法的新渠道、新手段。遵义市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互联网发展实践,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运用网络媒体开展网上普法活动。
遵义市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将网络普法纳入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印发了《遵义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明确“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个性化、智能化、可分享、可互动、可体验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在遵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领导下,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等部门通力合作,创新搭建市级网络普法联动平台,盘活全市网络普法资源,推动网络普法走深走实,提升全社会的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为网络空间治理和全社会依法治理打牢基础。
遵义市委网信办强化网络普法统筹规划指导,着力推动网络普法力量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延伸。市直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宣传“互联网+”的新模式,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将生活化、特色化、生动化、多元化的法律法规和法治宣传产品送到老百姓手中,提升遵义网络普法质效。
务川自治县公安局开展普法宣传
法之普及,队伍先行。近年来,遵义市着力组建普法讲师团、青年律师普法志愿队、新媒体普法志愿队等专业普法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活动,在网上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法治点评宣讲。2021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网络3500余场次。2024年,遵义市在政法系统优选1584名法治人才担任全市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打造了未成年人身边的一支接地气、专业化、有温度的普法宣讲团队。
让法律深入基层,让法治深入民心。遵义市组织民法典百人宣讲团,用好基层“法律明白人”力量,打造深入基层、贴近民众的普法队伍,针对群众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运用群众最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网络直播,使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植老百姓心里。
建阵地优举措不断壮大网络法治宣传力量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
遵义市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网络普法机制,推动线下普法活动向线上延伸,从“面对面”的线下普法到“键对键”的线上活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法治宣传教育,让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惠及更广泛社会群体。
着力构建“市县融媒体中心所属传播矩阵为核心+市县其他政务新媒体平台为主体+自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普法工作体系,形成矩阵效应。统筹市县两级官方微信、微博账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点对点分众化精准普法,打造网络普法精品栏目。在遵义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设置“法治宣传”专栏、“遵义发布”政务微博策划设置“微普法”“普法课堂”相关话题,创建“遵义普法之窗”微信公众号等。
网络普法主题公园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遵义市检察院坚持运用新媒体平台“以案释法”,多次开展网络公开听证,达到“惩处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主阵地,采用情景再现、真人演绎等呈现方式创作出普法作品,全市检察机关新媒体平台粉丝量已突破50万,普法作品覆盖200多万人次。
红花岗区推出的“红城名家法治大讲堂”,网络观看热度150万以上。线下着力构建“主题公园、教育基地、红色场馆、普法街道(社区)、宣传站点”相互补充的普法体系,让法律法规走进老百姓生活日常。
遵义市委网信办依托遵义纪念公园打造网络普法主题公园,展示涵盖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互联网法律法规,以主题宣传展示墙、漫画IP形象、宣传小品及互动打卡点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遵义市司法局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景区,沿着红军长征足迹打造了红色文化法治示范带,以网络展播的形式开展网络红色法治教育。2024年,市司法局、市教体局联合汇川区,依托遵义市第五中学打造遵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将网络普法融入校园生活。
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普法志愿者开展民法典宣传
遵义市坚持“以网络普及各领域法律法规+多手段普及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的工作思路,把“法律进网络”和互联网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教活动,切实打通网络普法宣教惠民“最后一公里”。
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遵义市开展短视频征集评选、普法宣讲、科普展览、线上竞答、网络安全“七进”、主题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推送宣传报道6000余条,阅读量600余万;发放宣传折页、海报宣传资料等30万余册,接受现场群众咨询7000余次,滚动播放公益视频累计60万余场次。
在“宪法宣传周”活动中,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我和宪法有个约定”法院开放日主题活动,开展网络庭审旁听,邀请师生在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体验、互动,让大众直观感受数字法院建设,相关法治融媒产品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抖音、快手、天平阳光等官方各类平台点击量达3000万余次。
截至目前,遵义市共开展网络普法直播和网络普法微视频展播10000余场次。
树品牌强引领网络普法成为新常态
网络法治既是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遵义市坚持品牌引领,树牢品牌意识,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普法品牌,引领网络普法新常态。
遵义市委网信办持续擦亮“云上宣讲”品牌,组织市内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网络名人、本地自媒体等网络社会组织力量共同参与法治宣传宣讲,定制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的网络普法“套餐”,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遵义市税务部门创建“红城税务4S工作室”,开设红城税识、红城税释、红城税视、红城税事四个栏目,通过思维导图、漫画图解、将税费知识进行本土化解读,使普法工作更加结合地方特色及实情。遵义税务MV《遵义想你了》,微电影《讨教》获得了国家税务总局推荐播出。
红城税务4S工作室
全市检察系统积极塑造普法品牌,“丹姐说法”“青果果”“小善姐姐”“检团团”等检察官普法团队及个人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级表彰。
遵义市司法局全力打造并推出“紫瑜普法”官方抖音号、“遵义司法在线”电台栏目,邀请专业律师进驻电台,结合社会时事与具体案例进行生动讲解,将生活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法治宣传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司法系统累计制作播出节目、片花等440余期,网络收听约1398万人次,调频收听约4397万人次,普法工作得到群众认可。
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打造基层网络普法宣教名片。桐梓县联动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联合打造网络法治宣传品牌“与法桐行”视频号和非遗文化“法治高腔大山歌”短视频栏目;赤水市结合民生时事开设“长沙大妈说法”短视频栏目;播州区面向未成年人开设空中法治课“萌课堂”专题栏目等,共同形成了法润民心的遵义普法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新时代,新要求,遵义市将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推进网络普法工作,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成为网络空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