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车民街道:“三个一批”助力易搬群众返岗就业

2025-02-20 黔东南新闻网 石义 侯丽

  “输出式”就业一批,把稳出行“方向盘”。将就业服务融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格局,深入实施“1311”就业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楼栋长等开展“敲门行动”,深入排查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就医、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及需求,落实送岗上门、推送岗位信息、推荐参加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惠民举措,提高易搬群众就业率。积极探索“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公司+企业+劳动力”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设立返乡就业服务点,为省外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等一站式服务,并通过主动对接县级相关部门,帮助群众参加“专车送”活动,集中输出稳返岗、保就业。截至目前,已谋划招聘会5场,累计宣传岗位8000余个;通过“专车送”活动已输送返岗就业182人。

  “内转式”就业一批,系好增收“安全带”。强化“品牌效应内化为就业优势+能力提升转化为就业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切实拓宽辖区群众就业广度。一方面,深化“村超”品牌作用,引导群众围绕“村超”相关产业投身夜市、文创产品、民族服饰、农产品等领域创业就业,实现品牌效应与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将辖区非遗传承人、留守妇女、返乡创业青年、易地搬迁群众、弱劳动力者等群体吸纳为新媒体主播,通过开展新媒体业务能力培训增强该部分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借势“村超”话题进行直播、拍摄视频等实现自主就业。目前,带动群众参与“村超”相关产业就业创业326人,培育3名主播和2家市场主体带动80余人就业。


  “门口式”就业一批,夯实增收“加速键”。立足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安置区靠近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坝区和县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四区联动”提升群众就业“效能”。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引进就业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同时,积极打造培育一批有门路、有资源、有人脉的劳务经纪人队伍,依托零工市场,充分整合多方就业信息资源,加强与企业、车间的协调衔接,竭力为进驻的市场主体和搬迁劳动力“牵线搭桥”,助推“亲带亲、戚带戚、楼栋带邻里”的“抱团式”务工发展模式,为社区居民就业开辟新路径。目前,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8家,吸纳劳动力就业1771人。培育劳务经纪人18个,引导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就业913人,鼓励县城区就业2126人。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