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苗族跳花节:苗族非遗的“万花筒”

2025-02-18 贵州日报 雷刚

b9159937-2d24-4da4-ae15-66fd96008ee2.jpg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苗族跳花节简介:

       苗族跳花节是贵州苗族群众为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跳花”一词是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坡”。跳花在农历正月间举行,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其中以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村每年正月初七至初九举行的跳花坡活动最具规模。

       苗族跳花节从正月初六即已开始前期工作,先是在德高望重的寨老主持下用多种万年青树枝组成一棵“花树”,交给上年接“花树”后生下孩子的户主,户主在唢呐的吹打声中再将“花树”从家内直送到山顶。

       正月初七跳花节来临,各处的苗族男女云集跳花坡。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和,围绕花树翩翩起舞。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此外,还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苗族跳花节是当地苗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民族节日流传至今,为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安顺市申报的苗族跳花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苗族跳花协会会长杨开华:

       古老“花树”与现代舞台交相辉映

       “苗族不跳花,谷子不扬花。”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苗族跳花协会会长杨开华用一句苗族谚语,道出了跳花节的重要性,其预示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月6日(正月初九),苗族跳花节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宋旗镇三合苗寨举行。一棵高大的“花树”披红挂彩,树立在广场中央作为“花坡”,苗族同胞与游客们手牵手,环绕“花树”载歌载舞。芦笙舞、竹竿舞、板凳舞等传统节目精彩上演,舞者们用热情与活力展现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跳花活动结束后,长桌宴依次摆开,酸汤鱼、腊肉、糍粑等苗族特色美食香气四溢。

       “有苗族的地方就有‘花坡’,随着社会的发展跳花节成为了苗族系列活动的展示平台,‘花坡’的场景在不断变化,吸引各地群众和四面八方的游客,大家载歌载舞。”杨开华介绍。

       “开放包容接纳、交往交流交融,是安顺苗族跳花节的主旨。”杨开华表示,不管是年轻人、老年人,或是孩子,都能在“花坡”上体验到不一样的热闹和快乐。近年来,通过举办以三合苗寨苗族跳花节为主的“非遗+文旅”活动,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同时,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