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
陈奕龙 郭明飞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遵义会议精神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要求“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是新时代新征程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重要遵循。
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内涵融通、价值相通、发展联通、目标贯通,共同映照出党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充分展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质朴初心。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初心相互融通。红军组建之初,就明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长征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党同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鱼水之情,充分展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质朴初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得到人民拥护,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生动彰显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使命相互贯通,共同铸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在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遭受严重挫折之时,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更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党领导红军走过草地、翻过雪山,前后征战历时2年,转战14个省份,进行战斗600余次,最终顺利到达陕甘苏区,用自己的言行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战争的前途以及中华民族振兴有了新的希望。
多途径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通过“感物—生情—立像—会意”这一过程,既要有参与式体悟,也要有情景再现式渐悟,又要有反思式觉悟。
实地考察、重走长征路等方式是参与式体悟的重要活动载体。参与式体悟即个体或群体在深入历史现场的过程中,深刻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并将这种体悟转化为推动个人与群体持续进步的强大动力。如,通过深入探寻红色资源,实地考察参观革命旧址,体悟长征路途的艰辛,赓续红色血脉,深刻体会红军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形态,深刻领悟红军战士们坚定信仰、无私奉献和英勇战斗的精神。通过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纪念馆,感受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的力量,牢牢把握领会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
宣传画报、影视图像等载体是遵义会议精神情景再现的典型介质。情景再现即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为创作对象,艺术地拓展叙述时空,以技术赋能优化观感,再现当年遵义会议和长征的历史情景,用鲜活的视听意象激发个体或群体的多重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认知的过程。如,通过《亲亲我的赤水河》《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辉》等红色歌谣,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数字技术的加持和赋能下,巧妙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全息影像等前沿数字科技手段,模拟长征途中的场景,增加受众的即时性体验,营造受众“在场感”。
结合自身对遵义会议精神的体悟,识别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反思式觉悟是一种借助深入自我反省和审视,来加深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认知的途径。这是个体和群体在体悟和渐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悟反观自己的知、情、意、信、行是否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相契合,继而对其进行完善、升华的过程,并在知行合一中为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贡献力量。
躬耕式坚守和践行好党的初心和使命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守和践行好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今天,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这就要求我们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有克服困难、务求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进而团结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捍卫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使之在我国制度、治理、文化和整个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才能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求真创新。新时代,只有独立自主,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更好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