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磷化集团“开门红”背后——磷化工行业唯一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科创和产创深度融合结硕果

2025-02-11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年还没过完,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化工公司10余条生产线已火力全开,全力奋战“开门红”。

“春节假期,净化磷酸日产量稳定在1100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们净化磷酸总产量36.97万吨,创下历史新高。”瓮福化工公司副总经理李维红说,“这样的高产,基于我们拥有的一项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李维红口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微结构为基础的湿法磷酸净化关键技术,让我国成为掌握大型成套湿法净化磷酸工艺技术的国家,也让贵州磷化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湿法净化磷酸供应商。

该技术出自“贵州磷化集团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在贵州福泉、开阳、息烽和福建上杭、四川达州建成产业化装置,单套产能超40万吨,年产能超200万吨,年产值超100亿元。

新年新气象!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蓝天氟硅科技公司喜迎“开门红”——90吨无水氟化氢产品顺利出口老挝。这是该公司在国际市场迈出的关键一步,为后续拓展东南亚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水氟化氢撬开东南亚市场,背后依靠的同样是一项出自“贵州磷化集团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全球领先技术——全球首创磷矿伴生氟回收生产无水氟化氢技术。该技术颠覆了过去只能从不可再生的萤石矿中提取氟资源的技术路线。

“将磷矿中含量仅有3%的氟提取出来并转化为无水氟化氢产品,与传统萤石法生产工艺相比,成本降低超过50%,既保护了逐渐枯竭的萤石资源,也为全球行业、特别是我国战略性氟资源获取开辟了一条绿色循环的新路。”该实验室一名科研人员介绍,无水氟化氢技术的突破,让我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从磷矿中回收氟资源生产无水氟化氢产业化的国家。目前,贵州磷化集团已在全国建成21万吨产能,年产值超过20亿元。此外,贵州磷化集团还以此为支撑,生产六氟磷酸锂等高端产品。这些产品是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原料。

面向产业链淬炼科创真功夫。周燕霖是贵州磷化集团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一员。2月8日,她又做了一个磷石膏样品。

“用这些样品做测试,找到和其他物质尤其是高分子材料结合的更优解。”这段时间,她已做了40余个不同配比的样品,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一些规律。

在实验室三楼的大型仪器中心,仪器分析工程师刘美霞这几天忙着对电子级磷酸中的一个指标进行测试。“这项工作主要检测电子级磷酸里面的杂质含量是否达到要求。”刘美霞的同事陶绍程介绍,磷酸按照纯度可分为工业级、食品级、电子级,纯度依次升高,价值也随之升高。湿法路线制备电子级磷酸是实验室现阶段主要攻关方向之一,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产品已用于芯片加工等领域。

贵州磷化集团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磷化工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深度开展磷矿及共伴生资源利用基础研究及重大变革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致力于为我国磷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解决方案。“以技术‘含新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这些年,我们不断刷新科技创新成绩单。”贵州磷化集团研发中心主任杨帆介绍,目前,实验室已产出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湿法磷酸净化、磷矿共伴生氟资源回收生产无水氟化氢等4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构建起了“前端矿产资源高效率回收—中端精细化工品高值化开发—后端工业副产物产业化消纳”的产业大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在磷矿选矿、副产磷石膏利用等方面同样硕果累累,相关技术持续转化,引领着我省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贵州磷化集团正依托湿法磷酸净化关键技术加速实施新一轮扩能增产计划,计划到2025年下半年,湿法净化磷酸产能从目前的200万吨扩大至270万吨,到2026年达到300万吨。”贵州磷化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待本轮扩能完成后,将有力提升我国磷化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生命健康、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