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产业基地” 夯实经济硬核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新年伊始,安顺市乾辰谷材科技有限公司就抢抓开年订单旺季,火力全开冲刺开门红。
“截至目前,我们新年订单总额已达1500万元,日产能达20吨左右,高分子聚合纳米涂膜绝缘线、液态喷涂绝缘线、高精密度裸铜线研发如火如荼,生产与销售齐头并进。”乾辰谷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眼下,该公司的扩产项目也在“争分夺秒”进行中,完工后,企业生产线将由现在的130条增加至1300条,年产能达3.5万吨以上,年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高新电磁线生产基地。
凝心聚力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贵州特色现代化工业体系构建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六大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
立足比较优势夯实产业根基
2024年12月,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光伏场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总投资超48亿元,规划装机容量133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13.28亿千瓦时。
同月,国内首个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全国最大的集中式柔性支架地光伏项目在关岭顺利并网……
关岭自治县加快“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已建成水电、光伏、风电、储能项目28座,总装机规模超574万千瓦,向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大县迈进。
黔西南州充分发挥能源资源比较优势,持续推进“煤电网产”深度融合发展;六盘水市立足煤炭资源优势,以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为目标,加快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发展,坚持以煤焦化为主的“1+3+4+N”循环发展路径,有序推动煤化工产业全链条发展。
2024年,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不断扩能增容。调度原煤产量达1.68亿吨,建设水火风光储供应体系,电力装机容量达9200万千瓦,“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优势更加明显;成功引进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盛义信煤焦化、裕能铜冶炼等项目加快建设,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磷煤氟钡化工产业深度交叉耦合,铝锰钛硅等加工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延伸。
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耦合发展实现突破。2024年,按照“富矿精开”要求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开发,磷、煤、氟化工产业深度耦合,铝、锰、钛、硅加工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延伸,化工、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资源精深加工产业“1+3+5”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加强科技攻关创新驱动发展
“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持续转型升级,这是从传统磷化工企业成功转型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秘诀。”1月18日,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建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安达科技抢抓市场机遇,已形成磷酸铁锂15万吨/年、磷酸铁15万吨/年的生产规模,最高产值70亿元,最高市值近150亿元,成为贵州首个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
当前,安达科技正在加紧建设开阳经开区三期、四期项目,力争到2026年形成60万吨/年磷酸铁锂、60万吨/年磷酸铁的生产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
2024年,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链条贯通——依托宁德时代、比亚迪、贵州磷化集团等龙头企业,优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延链建设“电动贵州”,形成“矿石—材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发展生态,新能源电池产能达38吉瓦时,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万辆。
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也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新引擎。近日,中国建设银行贵州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正式启动,借助数据中心的运营与算力支持,全力将其打造成超大规模金融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的标杆项目。
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贵州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2024年,通过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建成电子、白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到59.5,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4位,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20%。
全面护航赋能提升发展活力
2024年年末,“2024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出炉,遵义仁怀被评为“中国酱香酒产业高地”,影响力洞察为“世界美酒之乡,中国酱香酒品质标杆”,是唯一一个以酒为主的产业名片。此外,“中国酱香赤水河谷”被工信部列入全国第二批产业名片。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持续巩固提升。
为充分发挥贵州经济“顶梁柱”作用,贵州全方位赋能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去年6月,省财政厅印发《省级财政支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将通过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以融资贴息方式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重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贷款贴息,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
今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提升研发设计、数智赋能、现代物流、现代金融、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六大产业基地”融合发展。
今年1月2日,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获得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2000万元贷款额度,成为国内工业企业领先案例;贵州云宇橡胶有限公司2件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后获得银行融资超3000万元——数据“知产”变成发展资本,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从品牌建设到政策支撑、数据知识产权赋能,站在2025年新的发展阶段,贵州将持续巩固提升“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强大牵引力,全方位为“六大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