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陈舒
红色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对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据统计,贵州共有750余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600多件可移动革命文物,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必须系统梳理全省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开发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提炼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故事作品。同时,推出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更多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产品作品创作,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生动素材。
搭建优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打造网上红色展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将反映民族团结题材的重要事迹,通过三维建模和VR全景实景重现技术全方位展示,将全省重要红色文化场馆和专题展览线上展现,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网络展示平台。打造“红色云课堂”平台,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学者推出线上讲授精品视频课程,将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及短视频穿插云课堂之中,结合红色革命基地现场教学,让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一方面创新教育方式,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诗歌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特点,将校园活动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诗词朗诵、英雄故事讲述、民族团结话剧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校园文艺活动,促进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之间传播。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三下乡活动融合起来,带领学生到社区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了解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见人、见物、见思想,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学思践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平台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学习,通过历史文物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精神,增强大学生对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
(作者单位:贵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