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信心向前进 奋发有为谱新篇]“一图三清单”:“链”强产业能级

2025-02-05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新年伊始,马成兵干劲十足。他在黔南州贵定县投资的贵州成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较他在沿海的老厂效益有非常大的增长。

“2023年,公司第一批产品下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让成博机械较沿海生产线节约30%的成本,原材料由位于贵阳市的贵铝、贵钢等大型国企提供,运输距离不超过200公里,运输成本相对降低。”马成兵说,除了临近贵阳两大国企丰富的矿产资源外,贵定昌明经开区以硅、铝形成的产业链逐渐完善,让他决定抓紧追加投资,扩建新厂。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精准选择和优化主导产业,深化“一图三清单”滚动推进机制,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速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提升主导产业能级,拓展特色产业优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进,产业层次、产业基础、产业链条、产业能级大幅提升。

做强主导产业

去年年底,位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多彩贵州要素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营。交易中心旨在构建全要素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化智慧交易及数据服务平台。

交易中心选择落户贵安新区,正是看中数字经济高地、算力枢纽节点的优势。交易中心综合交易部部长黄正国告诉记者,依托贵安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资源,将交易中心打造成数字化全要素交易平台。

在确定了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为主导产业后,贵阳贵安对每一个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实行“一园一策”“一产一策”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构建产业生态。

县域作为产业的主要载体,更加具象化地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全省各县(市、区)正瞄准“六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1至2个县域主导产业。这个过程中,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积极向周边地区输出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按照“一个产业聚集区,一个主导产业,一个领军型企业,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黔西南高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基础材料、特色轻工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化工产业聚集区作为新的增长点,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到2027年可突破5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值力争超200亿元以上。

招商精准发力

今年1月,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与南京苏胜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网络空间安全智算中心和分散式风电、光伏及储能项目智算中心开工仪式。项目总投资30亿元,是汇川区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涵盖了信息科技、信息计算力、新能源及储能等多个领域。

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中,全省更加紧贴市场一线、企业一线,为企业精准画像,明确“招什么环节”“落哪个区域”。

贵阳云岩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34家。其中位于园区的贵州工业设计城,已经引入了茅台工业设计中心、东方麦田等14家知名工业设计中心。

“结合贵阳云岩产业园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链分布,我们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种机器人、仪器仪表、智能产线定制、智能终端、增材制造等细分产业,倾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区。”贵阳市云岩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石野说。

据了解,贵阳云岩产业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产业,聚焦服务全省“富矿精开”重大战略,将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工业软件、工业检测、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将产业园区建成全省经济新动能的策源地。

当前,省市县三级联动,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空白环节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链招商活动,下大力引进培育了一批“链主”企业,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招引,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促进产业延链拓幅,产业链形态越来越丰富、关联度越来越紧密。

以华为云为核心打造“云服务”生态圈,在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平台吸引下,汇聚中软国际、北京易动纷享、泰博科技、北京十六进制等近50家华为云生态企业。六盘水双元铝业在铝水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以每吨下浮260元的价格向下游企业供应铝水,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

抢抓承接产业转移机遇

2024年11月,贵州纺织集团与国内多家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签约,携手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贵州特色的纺织产业链体系。

现场签约的既有中国500强服饰行业龙头企业,也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袜子工厂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各方将共同建设贵州印染整理产业基地、羽绒产业基地、品牌袜制造基地等,系列项目落地后,将极大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50亿元、带动就业超5万人。

贵州积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链接东部地区资源,大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吸纳就业、补链强链的重要抓手,当前正加快推进全省“一核一轴两区”轻纺服装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转移作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期间成功签约的298个项目总体上覆盖“六大产业基地”“3533”产业集群,必将进一步增强贵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贵州)促成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标志性项目签约,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60个、新引进落地项目168个、建成投产260个,工业投资持续大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2%以上,“六大产业基地”聚链成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

贵州将重点围绕“链主+链条”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磷、煤、铝、锰、氟、钡等产业生态主导力,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