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园区”蓄势崛起—— 黔东南州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5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分别实现“百亿级园区”的历史性突破。这一成绩成为苗乡侗寨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黔东南州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引进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玻璃制造企业和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入驻,初步构建了以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材料、民族特色食品、民族医药等为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轻纺、新能源材料等为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
这不仅促进了我州工业产业结构优化,也推动了2024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资源循环材料产业成长为首个百亿级产业,黔玻永太二期、海生玻璃一期1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工业挑大梁作用凸显。
作为硅矿的一种,石英砂是玻璃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料,在黔东南已探明储量超过4亿吨,约占全省66%、全国24%。依托这一矿产资源优势,炉碧经开区聚集了以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凯荣玻璃为龙头的玻璃制造上下游企业20家,形成了一条从矿石采选到玻璃制造及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一个玻璃产业园迅速崛起。
2024年,黔玻永太二期日产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海生玻璃2×700吨/日浮法玻璃加工项目(单线)、凯荣玻璃日熔化600吨低辐射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相继投产,炉碧经开区引进了其亚集团总投资80亿元的20GW单晶硅棒和20GW光伏切片项目,美之选日熔2×12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炫峰磨料年产9万吨电熔白刚玉等23个项目签约……
“玻璃制造及铝加工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成为拉动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姜文大说,园区还加大力度培育壮大亿元企业,去年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成为9亿级企业、黔玻永太公司成为14亿级企业、其亚贵州集团成为45亿级企业,新增亿元企业3户。
截至目前,园区共吸引131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1户、亿元企业14户。据园区统计,2024年全区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71亿元,同比增长57.5%,率先在全州15个园区中实现全口径企业总产值破百亿。
在台江经开区各大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火热的生产场景……
贵州省万航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里的一家专注于生产铅蓄电池为主的企业。随着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公司增资扩建的220万千伏安时铅酸蓄电池项目于2024年10月顺利试投产,每天生产铅蓄电池15000只。公司董事长吴峰说:“目前项目只达到了1/3的产能,后面陆续会上新设备增加生产线,预计2025年8月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围绕铅蓄电池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旅体装备加工两个潜力产业,近年来,台江经开区奋力打造“一体两翼”工业体系,形成以国内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天能集团贵州公司为龙头,以麒臻集团、鲁控科技再生铅为标杆的产业布局,引进了硫酸生产、塑壳制造、塑料颗粒再生以及泡沫包装等配套主导产业,建立铅蓄电池制造从外壳包装、电池硫酸、内置保温材料、废旧电池自动拆解到铅回收冶炼的整套产业循环体系。
截至2024年12月,台江经开区吸引了60余家企业进驻和签约,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园区铅蓄电池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完善。据统计,2024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0.13亿元,同比增长44.28%;完成工业增加值26.82亿元,同比增长60.46%。2024年1月,台江经开区成功入选“贵州省绿色工业园区”,12月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公示名单。
工业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我州始终坚持走“工业强州”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024年,全州工业生产加力提速,产品产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
展望未来,州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黔东南州工业战线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加快突破。大力发展硅精深加工(玻璃为主)、民族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同时,做大做强百亿级园区,推动“百亿级”的凯里炉碧、台江2个园区再上台阶,打造成为150亿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