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精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春节期间,总投资73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在场平。织金磷、煤等优势矿产资源,通过项目多链条耦合、多环节融通的产业生态,转化为磷酸铁锂、碳酸二甲酯、煤焦化、甲醇等高增值性产品,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
2024年底,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阳产业基地完成三四代磷酸铁前驱体转量产,五代产品也实现了头部客户的批量导入,进入量试阶段。“五代产品性能居行业前列,单月出货量突破1.5万吨,成为继镍系、钴系材料之后的又一核心材料产品。”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2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富矿精开”推进大会,强调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加快推动全省矿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实支撑,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是加快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现实需要;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进一步集中力量大抓产业,锚定“3533”目标和“六大产业基地”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大力推进“富矿精开”,紧盯现有产业巩固存量,大抓招商引资扩增量;
今年1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要求树立项目化抓落实的鲜明导向,聚焦重点产业方向抓项目,锚定“3533”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
刚刚结束的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深入推进“富矿精开”,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主攻工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战略性矿产和紧缺急需矿种找矿力度,加快提级增储一批、新增探获一批。
落实“富矿精开”战略,相关产业供应端加快变革与重构,能矿优势持续发挥更大经济价值,创造出更多有效供给。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引擎,让产业链更优、价值链更长,“富矿”将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
新供给:耦合发展重构供应端
位于凯里市西北部的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铝土矿储量约7000万吨,围绕资源聚链成群,当地已入驻其亚贵州集团、雅宝研磨材、鑫泰熔料等铝加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0余家。眼下,园区又通过铝“镓”接上了产业的新未来。
微量分散于铝土矿等矿石中的镓,价值几何?当前,其亚贵州集团有限公司三期年产60吨镓项目正按照进度加快布局。该公司总经理邱林介绍,镓的产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其亚所产纯度为99.99%的4N镓,每吨价格270万元。
用好产业耦合协同的技术工艺,其亚计划再投入4000万元左右,升级提取设备及工艺研制6N镓,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可运用于5纳米以下芯片基底材料的“高精尖”9N镓。
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无水氟化氢项目正加快建设,这是企业投入的第2套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投产后将提高产业市场占有率。
工业上常用不可再生的萤石作为原料,制取无水氟化氢。而磷矿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氟硅酸,则是贵州磷化集团年产22万吨无水氟化氢的主要原料,集团也以此开辟了磷、氟化工耦合,磷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新路径。
目前,集团把含量仅3%的氟从磷矿石中提取出来,再加工制备为无水氟化氢,年产能约占全国氟化氢产品的1/6,被认定为“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贵州磷化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推动六氟磷酸锂、氟化锂、电子及芯片产业的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端氟化工产业落地、增量,用好跨界融合优势,闯出新路子。
新蓝海:精深用矿延链增空间
眼下,六盘水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全国最大的尼龙纺织企业永荣集团,助力当地煤炭资源从“燃料”向“原料”、“原料”向产品加快转型,让煤化工结合下游落地场景,优化产业链上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为全省纺织产业添力。
煤化工与化纤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煤炭通过气化、净化、催化、合成等一系列化学加工环节,被制成芳烃、乙二醇,这些现代煤化工产品也是生产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和氨纶)的重要原料。
加快推广煤基多联产,贵州加力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产业共生耦合、协同发展。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二期建设在隆冬时节也分外火热,力争今年上半年投料试生产,并进一步完善“煤—焦—气—化—电—建材—氢能源”产业链。
一块块煤在美锦华宇项目的高温“锻造”下,释放出最大价值:以煤焦化为上游引擎打造年产380万吨焦化装置,中游围绕焦炉煤气精深加工建设年产4000万标方高纯氢装置及LNG、合成氨、液态二氧化碳等装置,下游聚焦合成氨、煤焦油精深加工与园区企业共链发展。
当前,全省煤化工在持续落地的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下,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新型煤化工产品比重不断提升。伴随煤制烯烃、乙二醇及后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贵州现代煤化工产业资源精深加工水平还将节节攀高。
新要素:创新赋能增强竞争力
在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铸造车间,一块刚铸造成型的铝合金材料,专供国内一家新能源汽车大厂。定制化产品热卖,折射企业竞逐市场的创新实力与产业竞争力,2024年前11月,企业营收达76亿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2024年年初印发的《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围绕汽车整车制造配套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用铝型材,提升铝制汽车轻量化材料供应水平,提高汽车用板材、型材等配套能力。
“把准发展风口,我们与中铝材料院苏州分院共同发力创新,推出的这款免热处理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新材料,能适配多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市场前景可期。”遵义铝业合金事业部工程技术人员刘柱告诉记者。
在位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本地低品位碳酸锰矿石历经焙烧、化合、净化、电解等工序,也能生产出供下游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的电解二氧化锰。
“新技术打破了进口氧化锰矿价格上涨的困局,单吨产品综合电耗、硫酸消耗、废渣含锰量同比大幅降低。”能矿锰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晓军介绍,利用“两矿法”研制的电解二氧化锰还实现了产品迭代,成功挺进海外市场。
贵州明确,到2025年,全省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争取实现利润超300亿元。
以培育消费需求和扩大有效投资牵引产业供给,贵州将持续推进矿产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产业高端发展态势更明显,核心竞争力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