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登高“上春山”—“云贵小江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2-02 贵州日报 雷刚

011.jpg

雨后的湄潭茶海美不胜收。罗星汉 摄(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朝权 尹长东 徐思雨 胡晓梅 通讯员 陈兴辉

       遵义市湄潭县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这一称谓源于抗战期间,迁至湄潭上学的浙江大学师生们,被这里的山水之美所震撼,惊呼“杭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2024年岁末,这个产茶大县再获殊荣。

       在全国“2024年度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和“2024年度茶业践行新质生产力县域”的评选中,遵义市湄潭县均位列第一,这是湄潭县连续五年登上全国“茶业重点县域”榜首。

       喜悦之后,湄潭又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一年产业发展大计,继续奋笔书写精彩茶故事。

       茶农喜算账今年就要建新房

       走进湄潭县复兴镇随阳山村,绵延起伏的缓坡上,割茶机修剪后的茶园格外齐整。茶园边上,茶农陈波家炊烟袅袅。

       “种有黔湄601、湄潭苔茶、福鼎等品种,还有一个加工厂,收购茶叶来加工。”把自家21亩茶园打理好后,陈波夫妇二人围炉而坐,一起算着2024年的收入。

        “一年下来可赚30多万元。”越算,两口子笑得越开怀,但也没打算休息,最近要把家里的两层楼房翻新。

       陈波记得年少时,当地只有零星的几株茶树,二十几年过去,如今这里已成为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地。得益于茶叶种植,陈波的家也从木房子,变成了两层小平房。

       “今年把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一点,也收一些夏秋茶加工。”陈波眼里满是期待,“现在新茶饮很火爆,我也要跟上形势嘛!”

       地处北纬27°世界茶叶生产黄金线上的湄潭,有着茶叶生长的优越自然环境。湄潭标准化生态茶园60万亩,人均拥有1.2亩茶园。茶叶这棵“摇钱树”,富了当地村民,也带动许多当地人成为产业工人。

       30公里之外,茶农彭刚熟练地操控着除草机,在金花村的茶园里管护,“忙得很,手上还有另一个订单呢!”

       彭刚是湄潭县落花屯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平时在自家茶园里耕耘,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茶园封园期间,他就外出接活。

       “许多人外出务工,但家里的茶园也没有丢荒,承包给专业的人来打理。”金花村的200亩茶园,合作社提供管护工具,彭刚可以赚两三千元。

       据统计,湄潭有35万人从事与茶产业相关的工作。现今打造集中连片茶叶产业基地6个,培育15亩以上连片茶园基地3600个。

       “我是湄潭县人,茶兴我荣,我是代言人,茶衰我耻……”冬管期间,湄潭县一个个“茶镇长”面对遍山的茶园郑重宣誓。

       湄潭从2022年起设立“茶镇长”,对全县茶园进行全覆盖管理。还设立15个茶叶合作社,对茶园使用肥料、病虫害防治进行统一管理,严禁茶农使用违禁农药。

       经过不懈努力,干净茶、生态茶的品质早已浸透在每一片茶叶的脉络之中。

       2024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

       茶企抢新机产业奔上新赛道

       “2014年11月,我们拿到了贵州茶产业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最近忙着为第一笔数据交易落地做准备。”湄潭三新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茶园数据也能卖钱了。

       在他背后的电子显示屏上,茶园生产情况以及气象和土壤实时监测等信息一目了然,抄乐镇群丰村的3000亩欧标有机茶园里,一棵棵茶树静静蓄积着春天盛放的力量。

       三新公司借助5G网络实现了茶园的智能化种植管理。茶园里立着许多标牌,详细记录了茶园主的姓名、认购的茶园面积、茶叶品种以及茶树树龄等相关信息。

       “茶园主认购茶园后,仍由茶农按照公司统防统治要求对茶园进行管护,茶园主通过手机APP,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三新公司负责人说。

       通过网络还连接了销售端。点开微信小程序进入三新公司的商城,消费者可以实时看到茶园里的情况,购买的茶产品都可以溯源。茶农还能注册成为平台经营用户,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

       目前,湄潭全县已为申请的认购茶园主办理《湄潭县茶树林流转经营权证》分证449本,引入社会资本8000余万元。

       走进春水堂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工人们将经过色选、除杂后的茶叶与茉莉花等原料拼配、匀堆,包装成茉莉茗香、栀子绿茶、蜜桃乌龙等上千款新茶饮产品。

       “2024年实现了3亿元销售额。2023年9月投产至今,已累计采购本地夏秋茶总额超5000万元,前不久又和湄潭县兴隆强村公司签署了新茶饮基地共建协议。”春水堂生产主管皮林介绍,该公司与100余家新茶饮品牌公司、10万余家门店建立了长期供应合作关系,产品辐射全国各地。

       近两年来,湄潭先后引进逅唐茶业、春水堂等新茶饮原料加工企业,开发了120余款新茶饮产品,已形成“兰亭茶妞”“绿码”“吾乡27°”新茶饮品牌。2024年1-8月全县新茶饮产值28703.4万元,其中逅唐茶业7771.1万元,春水堂19736万元。

       除了新开辟的新茶饮赛道,湄潭还抓住直播电商机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销路。2024年,湄潭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电商示范产业园,网络零售额达3.4亿元,同比增长134.3%。

       “这把茶叶,芽头肥壮,鲜爽度高,给你们免费试喝。”近段时间,是备年货的高峰时期,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公司的网络直播间,主播对着镜头展示湄潭翠芽的冲泡过程,直播间背景幕布上点缀着许多过年的喜庆元素。

       “我们80%的销售额是通过直播带货完成的。”阳春白雪行政部经理田茂盛说,公司有年产1000吨名优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线,已连续七年入选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在湄潭,像阳春白雪公司这样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有5家,还有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产能达10万吨以上。

       茶乡新打算新年要上新台阶

       岁末年初,年味渐浓,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的工作电话依旧响个不停,忙着宣传动员、统筹调度,为2025年春茶开市后,全面推行并使用茶青交易“一把秤”作为交易方式做准备。

       在去年年底的湄潭县茶青交易“一把秤”工作推进会上,湄潭县委书记游海燕说,“要让茶农得实惠、经纪人得便捷、茶企得市场、银行得业务、主体企业得收益、产业得持续。”

        茶青交易“一把秤”是湄潭县委、县政府主导的一种新的茶青交易方式,是推动湄潭茶产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动茶叶出口的有力支撑。

       一场场推进会、调度会,将湄潭茶产业不断推进向前。

       2024年9月,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成立大会在湄潭举行,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推动研发、建设标准等方式,支持湄潭新茶饮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些年,湄潭紧紧围绕“要把新茶饮做出‘新名堂’”,将新茶饮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全力塑造湄潭茶产业的新优势新动能。

       而在新的一年,湄潭继续全力推动新茶饮产品标准化、全力推动新茶饮合作平台建设、全力推动新茶饮产品研发创新、全力推动新茶饮企业做大引强、全力推动新茶饮特色品牌打造、全力推动新茶饮人才培育、全力推动新茶饮“出海”。

       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市级及以上茶旅融合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省级茶文化旅游度假区1个。这是湄潭在茶旅一体化发展工作上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近年来,湄潭县紧紧围绕茶旅融合主题,立足全县旅游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厚植茶文化内涵,夯实茶区旅游基础设施,丰富茶文化+旅游业态,实现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重大转变,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格局,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景区提质增效;以景区建设为抓手,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以旅游商品开发为抓手,丰富“茶购”元素;以创新宣传方式为抓手,深化旅游宣传力度。这是湄潭的下一步打算。

       当下的湄潭,正凭借茶叶的优越品质与别具一格的风味,迎来了传统茶产业与新时代资源深度融合、新兴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崭新契机。

       “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这既是湄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逻辑,也是持续建设好产茶大县的底气。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我们相信,湄潭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一个“五连冠”。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