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金蛇献瑞”贺新春

2025-01-24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我最近在做一个名为‘金蛇献瑞’的面雕作品,要在春节前拿到盘州市博物馆展示。”1月21日,六盘水市盘州市双凤镇“秦氏面雕”的第五代传承人秦双玲正忙着“赶工期”。

       “先是参考网上的图片,用铁丝缠绕出蛇的形状。调整定型后,用面团把铁丝包裹起来塑形,然后做蛇的头部、一片片粘贴鳞片,并制作金元宝、牡丹花、玉如意、柿子等喜庆的装饰物。”今年22岁的秦双玲性格开朗,她开心地分享“金蛇献瑞”面雕制作过程。

       秦双玲大学学习机场地服专业,毕业后也迷茫过一段时间。因对面雕的喜爱,她选择回到双凤镇老家。“我觉得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手艺,虽然有时候独自做上一整天,但我很享受这份自由的孤独。”

       “秦氏面雕”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选材配料、上甄蒸熟、放置发酵、上色、揉面、塑形……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匠心与智慧。

       秦双玲一边揉捏面团,一边介绍:“我们一般选用小麦面粉,加入白砂糖和蜂蜜,这是让面团更加光滑细腻、成品长期保存的秘诀。”处理好的面团经过反复揉捏,变得有弹性和韧性,经过一番复杂的流程,随着秦双玲指尖“飞舞”,十几分钟后,一个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面雕小醒狮便出现了。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创作之前,秦双玲也会思考很多。

       “之前我的祖辈、父辈制作的面雕,大多数用于祭祀,用染料膏子来染色,基本是可以食用的。”秦双玲说,我制作的面雕,多用于展示,有时候会用到水粉颜料来上色,更美观一些,还能做一些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之类。

       在秦双玲的影响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开始对面雕感兴趣,甚至每天缠着她学习制作面雕。

       “我有几个当幼师的朋友,会把我制作面雕的视频播放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看。我自己也会在闲暇时,给他们讲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双玲说,她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广“秦氏面雕”,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抹“靓”色。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