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1+N”模式助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理更高效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高度强化政务服务系统设计和整体部署,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优化和行政效能提升。在众多“一件事”办理中,针对残疾人服务的改革也得到了升级,给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很大便利。
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合法凭证,也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麻江县采用“1+N”模式,多部门联动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助残服务体系,实现了残疾人群众“不跑路”就能一次办理相关证件及相应补贴。
麻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杨介绍道:“在未推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之前,残疾人办事需要多部门奔波,而且办事流程复杂,收取的材料繁多,办事极为不方便。在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后,麻江县采用“1+N”模式窗口前移,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助残服务体系,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1+N”模式的“1”即构建“1”助残体系,充分利用村居(社区)掌握群众信息资源优势,对有办理残疾人证照需求的群众进行信息收集,由各乡镇(街道)核准汇总后报送至县残联,县残联与县人民医院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做好鉴定和材料收集,鉴定完成后将材料传输至政务服务大厅,审批部门根据鉴定结果办理出证并邮寄送达,实现申请人“零跑动”。“N”为“N件事”一次办,由综合窗口联动审批部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全流程集成联办,在《贵州省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的6个联办事项的基础上,还叠加医疗保险补助、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器具申领等事项办理,将服务链条不断延长。
“通过‘1+N’残疾人服务模式,残疾人群体相关的证件和补助均可一次性办理完结。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残疾人服务系统全闭环,做到工作人员和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麻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杨说。
麻江县谷硐镇茶山村距离麻江县城30公里,村民李华智不用奔波县城办理残疾证,医生上门做完残疾鉴定两天后,村工作人员就将残疾人证件送到了他的家里。
“前两天医生来跟我们鉴定,今天就拿到证了,不需要我们跑路了,很方便。”家属龙礼秀脸上洋溢着笑容。
麻江县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池金福说道:“这样的话,我们的残疾人群体两天就能拿证,与之相关的相应补贴一次性就能够办理,不用伤脑筋,不用多跑路,确保政策应享尽享,给残疾人朋友和家属带来很大便利。”
通过“1+N”残疾人服务模式的实施,麻江县的助残服务体系实现了全闭环管理。2024年,麻江县开展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理552件,开展上门鉴定服务371次,推送残疾学生教育救助60人,器具发放1257件。“1+N”残疾人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残疾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增强了残疾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接下来,我们将建立完善‘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长效机制,持续留意服务的反馈情况,不断优化服务细节。同时,将推出更多高频的‘一件事’,更大程度的便民利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麻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