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

2025-01-14 贵州日报 雷刚

       【编者按】

       红色是多彩贵州的鲜明底色。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留下丰富文物资源。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等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本期专刊聚焦贵州以红色资源筑牢信仰之基、用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不断加强红色资源挖掘研究和传承弘扬的生动实践。

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

011.jpg

遵义会议会址。陈庆军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吉欧

       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等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把保护红色资源作为职责所在,让红色根脉永续相传;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所在,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始终把用好红色资源作为力量所在,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2024年12月30日,中共贵州省委召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主题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贵州在推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进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作出了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的战略部署,并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让红色根脉永续相传

       “这一抹红色,是从未忘却的纪念。”汽车驶入贵阳市彩湖路,一座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场馆映入眼帘。

       自2023年10月试运营后,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先后荣获国内权威机构颁发的10余个奖项。“红飘带”是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艺术馆,是贵州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锻造红色文旅新业态新地标的代表性成果。试运营以来,合计演出9900余场,接待超10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景点顶流打卡地和研学地。

       2024年1月15日,在贵州遵义市伟大转折剧场进行首次试演的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量身打造了一个可实现360°自由旋转、震撼“环幕”、真实水景、8D音效环绕的舞台,通过巨幕油画、战场硝烟、山水共舞、环绕音效等技术运用,将“人、声、光、水、电、影、景”完美融合,艺术再现《伟大转折》历史画面。

       近年来,全省各地持续深挖“红色富矿”,深入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全力推动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一体推进4类主体功能区、6大重点工程和14个展示园、10条展示带及相关展示点建设,实施遵义会议会址展陈提升及环境整治、石阡困牛山战斗遗址保护展示、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等近170个重点项目,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四梁八柱基本成形。研究制定了《关于优化重要红色纪念场馆展示展陈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的指导意见》,系统谋划遵义会议等10个重要红色纪念场馆的展陈提升,充分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强化场馆和展陈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推动形成一体贯通、各有侧重、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展示格局。

       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

       近年来,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贵州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长征文物保护,11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向国家文物局上报200多个立项计划书,编制省、市、县三级长征文物名录,公布全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实施长征文物保护修缮项目140多个,全省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

       贵州深入挖掘史实,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总结提炼遵义会议精神基本内涵,阐释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推动构建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自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陆续出版了《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的修订再版,组织编写出版《贵州红色故事丛书》《贵州革命烈士传》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著作40余部;推出《困牛山红色故事》《林青:远方的故事》《红军针》《贵州省红色地名故事》等一批独具特色的高质量主题出版物;推出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电影《浴血困牛山》等文艺精品力作。

       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依托黑冲红六军团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修复战斗遗址、建设纪念广场、纪念碑等纪念设施,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乡党委书记郝稳说。

       2024年以来,白垛乡接待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和参观的党员、群众及游客266批2.8万人次。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7家,带动农户增收达60余万元。

       通过大力支持打造提升“红色+”文化产品品牌,鼓励红色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研发设计,推动红色文化产品产销入驻主要景区、红色景点串点成线,持续深化“重走长征路”等红色研学活动,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体验旅游的新范式,使红色文旅持续火爆出圈,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实现连点成线、扩线成面、全域覆盖。

       建好用好“红色阵地”,推动红色火种生生不息。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构建以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和遵义干部学院为龙头的红色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各地以“开学第一课”、红色主题讲座、红色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 担当铸魂育人时代使命

       余福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贵州红色底蕴厚重,是红色资源大省,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了党团结带领贵州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征程的历史,承载着鲜活闪亮的历史记忆,为培根铸魂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用好用活全省红色资源,进一步营造全省红色文化氛围,不断擦亮“红色贵州”文化名片,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主动作为精准厘清红色资源内涵分类

       对红色资源内涵进行阐释和准确定义,是保护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贵州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推进并开展贵州红色资源内涵认定工作。在深化研究,夯实学理基础方面,完成《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贵州红色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等课题,为定义贵州红色资源内涵提供理论支撑。在红色资源认定范围方面,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清点“家珍底数”,同时赴上海等兄弟省市借鉴“他山之玉”。贵州红色资源认定范围包括“革命先驱、红军文化、地下党斗争、抗战文化、接管建政、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成就、改革开放先进典型、奋进新时代典型经验”等8个方面,得到各界广泛认可。在明确全省红色资源分类标准方面,借鉴全国范围内收集梳理红色资源认定标准、工作条例等规范文本,结合贵州实际创新提出分类标准,即“重要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口述史资料和实物,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等3个基本类型,在全省得到广泛应用,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史料支撑。

       贵州红色资源认定范围和分类标准的定义,被写入《贵州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贵州省红色资源认定标准》,为全省出台地方性法规和制定权威标准提供了党史依据,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此外,在精准厘清红色资源内涵分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涉及党史题材出版物审读管理办法,对审读范围、依据、原则、程序和责任等作出规范,有力提升对红色文化题材的审读审看审核水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严把红色文化题材作品政治关、史实关、内容关、意识形态关等方面,坚决扛起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责任。

       推陈出新不断优化红色场馆内容建设

       红色场馆是贵州红色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是育人育心育魂的红色“富矿”。贵州不断挖掘红色场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丰富内容,推动宣传展示更加立体丰满、有血有肉。在深化专题研究方面,使研究阐释更有“特色化”。例如,改变过去“宏大叙事”的写作手法,深入研究贵州红色资源独一无二的经典故事及其时代价值,推出《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之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研究》《遵义会议精神对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历史价值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视域中遵义会议的转折性意义及历史地位研究》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党史研究成果,为因地制宜地打造红色场馆提供支撑,确保红色场馆建设内容有史可考、有据可依。积极有效协调、整合国内宣传、党史、军史、文物、社科、文博等方面专家力量,有力有序、扎实有效推动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1+9”红色纪念场馆展陈内容及数字技术优化提升工作,量身打造主题突出的“专属名片”。

       在打造精品展陈方面,使红色场馆更有“辨识度”。例如,遵义会议纪念馆突出“伟大转折”主题,黎平会议纪念馆突出“伟大转折的起点”主题,等等。目前,全省重要红色场馆展陈展示内容“一体贯通、各有侧重、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开展专业培训方面,使红色讲解更有“本土味”。对全省100多个红色场馆、红色美丽村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1000余名讲解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丰富完善红色讲解员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让讲解员既讲好红色故事,又介绍好家乡风土人情,不断增强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随着全省红色场馆不断“旧貌换新颜”,一大批游客慕名参观“打卡”,重温峥嵘岁月,教育传承功能明显增强,红色资源活力得到有力释放,贵州红色资源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多向发力扎实推动红色资源转化运用

       以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红色资源创新性转化运用。在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方面,使红色资源“活”起来。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推动《贵州革命烈士传(一)》《伟大转折系列丛书》《贵州红色歌曲集》《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等红色文化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再版或出版工作,不断形成贵州红色文化经典集成。在加强遵义会议精神研究方面,推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展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理论研究工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联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举办“遵义会议精神”理论研讨会,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发表《遵义会议的最大历史性贡献》《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等理论文章,深入阐释遵义会议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凝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强大动力作出了贡献。

       有效整合资源力量,让红色资源“火”出圈。打造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伟大转折》剧目红色文化“双子星”,形成了文化旅游科技融合新样板,成为全国红色文旅市场的“顶流”,不仅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还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持续高涨。此外,用心讲好“长征故事”,让红色文化“润”心田。围绕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举办纪念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座谈会,广泛宣传红二、红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和发展黔东苏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连续举办七届长征论坛,深入宣传红军长征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联合举办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价值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研讨会,围绕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等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起到了用历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的作用。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保护红色文化资源 赓续传承红色血脉

       吴凯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以尊崇礼敬之心对待红色资源,统筹谋划,将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作为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为抓手,创造性落实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整体呈现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贵州建立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成立省重点红色纪念场馆管理委员会,推进遵义会议纪念馆等重点红色纪念场馆提级归口管理,建立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专家委员会,设立省级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专项资金。运用法治力量提升保护成效,研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全面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指导红色场馆形成“一体贯通、各有侧重、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展示格局,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实践证明,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亮起来”,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是激发人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资源的重要价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不断创新红色资源的展示方式和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通过革命文物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新型红色文化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贵州紧抓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机遇,以长征文化为核心主题,巧妙运用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等前沿数字科技手段,创新性地打造出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伟大转折》剧目,构建长征文化整体呈现的“双子星”,成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标志,引领红色文旅市场新风尚。持续深入挖掘“红色富矿”,推动红色资源全景呈现,指导优化遵义会议纪念馆等10个重要红色纪念场馆展示展陈,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整体呈现水平。贵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新型文化业态注入新活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加强馆藏红色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展示工作,强化场馆和展陈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建设完善全省红色文化主题数字化展示体系。实践证明,文化为科技铸魂,科技为文化添彩。贵州各地在摸清“红色家底”的基础上,将分散零落的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利用高科技推动红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增长点不断涌现,新型文化业态快速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和科技融合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创作内容、新的表现形式、新的体验与感受,深入探索“红色文化+科技教育”“红色文化+数字娱乐”等新型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确保红色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以书为媒不断构筑红色文化基础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贵州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红色文化重点建设工程中统筹省内出版单位力量,深入系统挖掘红色文化出版资源,高质量编辑出版红色文化文献和研究成果,形成贵州红色文化经典集成。在2023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入选名单中,《红途循踪——红军长征在贵州史迹》入选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大党的红色地标》《百川东到海》等5种图书获“贵州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讲给孩子的百年党史故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和“红色记忆·贵州红色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入选“2021年中央宣传部主题重点出版物”等。实践证明,红色主题出版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将崇高的精神力量跨越时空传递给后人,确保红色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主题出版事关为时代立传、为民族书写、为历史画像的光荣使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入挖掘贵州红色资源,在跟进红色文化专项研究、丰富红色文化图书馆藏、红色文化文艺精品创作情况等方面齐发力,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满足人民需求的精品读物。

       打造一体化铸魂育人新格局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课程建设、研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力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开发“红军长征在贵州”“百年红色贵州”“赤水乌蒙”“红飘带”——长征与贵州红色文化等网络选修课程,开设“观红色长廊学光辉党史”主题课程,联合开发“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红军长征在贵州”等通识教育课程。编撰《林青——远方的故事》等红色教育读本,《长征故事进校园教师教学用书》《红色塑魂》等特色校本教材。按照“红色赓续类”“文化传承类”“时代召唤类”三个类别,遴选建设49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擦亮“薪火黔行”思政品牌,举办红色文化创新赛事,持续引导全省大中小学生树立与时代同向和祖国同行的价值追求。与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等6省(市)联合成立“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实践证明,红色资源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复兴磅礴力量的重要载体。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与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坚定责任与庄严承诺,让红色文化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思想灯塔,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学生的血脉之中,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