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娄山关前“从头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 吴浩宇
娄山关,位于遵义市以北的大娄山脉中段,地处川黔要冲,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这里与敌军激战了两次,其中娄山关大捷彪炳史册。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扭转了红军被动局面。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策马经过山隘,即兴填词,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词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如今,硝烟散去,在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娄山关脚下,这里的人们迈步新的长征路,续写着时代新篇章。
近日,车行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娄山社区,一条干净整洁的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红柱白墙的特色黔北民居掩映在山水之间,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每年夏天,我们这里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娄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远正说,得益于优良的气候资源和“娄山关”红色条件,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让“人气”变“财气”,自2007年起,娄山社区就瞄准了“娄山关”这张红色名片,精心组织了消暑晚会等特色活动,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让社区居民吃上“旅游饭”。
今年39岁的社区居民侯光素是第一批尝到红色乡村旅游甜头的人。“2009年,我家开始经营乡村旅馆,那时只有15个房间。”侯光素说,这些年她家的乡村旅馆年年爆满。面对日益红火的市场需求,侯光素对旅馆进行扩容升级,房间数量翻了一番。如今,30个房间每年能给她家带来12万元的收入。
如今,娄山社区参与旅游业的居民越来越多,短短几公里的路旁,已有145户居民开办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李远正告诉记者,2023年,娄山社区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全社区已有超半数的居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红色文化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不仅仅是旅游业风生水起,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娄山关街道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几天,位于娄山关街道的贵州鑫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余铁梦忙得不可开交。“订单太多,货源紧张!我天天都在打电话催货。”余铁梦告诉记者,临近春节,公司的各类特色农产品销售猛增。
“家人们,看我手里这个腊肠全是真材实料的农家纯猪肉,蒸熟煮熟就可以吃……”走进该公司直播间,主播文波正对着手机屏幕向粉丝们介绍当地特产。直播间里,上千名粉丝不断咨询、下单,短短1个小时,各类农产品就销售一空。
“这段时间,公司日销售额在5万元左右,日订单量在4000单左右。2024年1月至10月,累计推广销售贵州农特产品上百款,销售金额达1700余万元。”余铁梦介绍。
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成“热销货”。桐梓精准锚定本地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将传统销售与直播带货相结合,把田间地头的特色农产品变成叫得响、卖得好的优质网货,让农产品成功搭上了“电商快车”。
产业生机勃勃,为当地发展提供了“硬支持”,作为娄山关街道发展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弘扬。
在娄山关街道娄山关小学,小小解说员每周都会在学校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陈列室用清脆有力的童声开展红色宣讲、诵读红色诗词等活动;在娄山关街道逸夫小学,师生们以官渡河“迎红桥”红色故事为模板,创作了《迎红》话剧,他们用稚嫩又坚定的表演,生动地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在娄山关“红军坟垭口”的墓碑前,钟家父子三代坚守初心,接力为红军守坟的故事仍在继续……
时光匆匆、沧海桑田。九十年来,娄山关街道在红色历史的沉淀中不断发展,从昔日的革命热土到今朝魅力城镇,一代代传承者始终保持着那份坚韧与活力,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