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优化“三资”管理 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家底不清、程序不严、管理松散,现在资产明确、流程规范、监管到位,村集体经济组织风险防范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凯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凯里市村集体“三资”管理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为提升村集体发展活力、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针对过去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权属不明晰,会计核算不准确不及时、“四议两公开”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凯里市制定出台《凯里市加强村(社区)集体经济收支管理十条措施》,通过开展资产清查、加强资金监管、强化监督审计,实行动态管理、定期通报、年底述职,规范村集体经济账户、财务公开,优化报账程序、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工作闭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166个村,村集体资产总额15.57亿元,经资产清查,村集体资金资产增加4.48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增加43.42万亩,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89868本。
乡村要振兴、村民要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
凯里市炉山镇洛棉村借助优美的自然资源,在海拔1000米的悬崖之上建成云村洛棉乡奢露营基地,盘活闲置房屋、庭院建成集森林餐吧、咖啡屋、慢仙农场、会客厅、乡奢驿站等为一体的云村慢仙谷,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48.6万元,向群众兑现闲置房屋入股保底分红3.8万元、土地入股保底分红2.08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3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余个。
“不浪费资源,不闲置资产是我对自己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最低要求,今年我们将闲置的竹鼠养殖场改建后,租赁给凯里市兴茂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生猪养殖,年出栏5000余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4万元。”洛棉村党支部书记金应桥说。
为推动乡村发展,凯里市根据地理位置、区位资源、发展优势等要素,将166个行政村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偏远村、旅游村、农业重点村五类村,按照“党政主抓、部门联合、乡村实施”的思路,明确建强基层组织、抓好资源开发、抓紧资产盘活、抓实产业带动、抓稳服务创收、抓活乡村旅游、抓牢股份合作七条措施路径,成立市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等11家单位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辅助团队,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进行指导,汇集各村各类资源要素和市直单位政策发展要素,实现资源要素和发展要素资源共享,推动市直单位与镇村互联互通、资源互补。
截至2024年12月,全市166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04.87万元,平均收入30.75万元/村,其中经营性收入2851.55万元;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有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