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微信群[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信息及时传 有事及时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12月9日中午12点,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
“通知,合作医疗的缴费码已经发到群里,不会交的来村委会交。”广播室里,村党支部书记耿忠劝用本地方言重复了几遍。
2021年以来,为方便把党的政策方针、惠农政策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群众,红光村在村委会和七个村民小组均设立了大喇叭,覆盖800余户村民。
大喇叭一响,村民都知道有重要事情。
“大喇叭里经常播防火防汛、反网络电信诈骗,还有最新的政策信息。”听到广播声,刚铡草喂完牛的农户孟帮允快步走到门口仔细听。
大喇叭虽有普及范围广、传播时效性强、群众收听方便的特点,但若有人当时不在村里,便无法及时知晓大喇叭播报的内容。
经过村“两委”商量,7个村民组都组建起微信群,村干部各自负责相应村民小组的日常事务,小到家常里短,大到发展规划都第一时间在群里交流。
养牛是孟帮允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圈舍老旧,无法扩大规模。今年年初,村里积极协调到有关部门的产业扶持资金改建家庭牧场,孟帮允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在群里报了名,随后村干部上门核实后帮助他快速完成了圈舍改建。
“建圈得到1万4千元的补助,母牛产了3头小崽又得了3000元的补助,养牛很有信心!”最让孟帮允高兴的是,家庭牧场功能结构很合理,一家人的生活环境整洁了许多。
“在村里,大喇叭+微信群,让各种信息及时传达,各类事项及时商议。”耿忠劝说。
在村委会旁不远处,整齐排列着60多个蔬菜大棚。今年初,村“两委”决定引进专业的经营主体管理,便通过大喇叭和微信群第一时间通知了涉及土地的20多家农户。
“自家土地都不够种,租出去不划算嘛。”有群众在微信群提出问题。
耿忠劝同样在微信群回复:“零散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流转给公司的话,除了租金,你们可以到基地务工,最重要的是能学技术,以后大家都可以更好的发展。”
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由专业的经营主体进驻管理。如今,大棚基地平均每天都有10余名村民务工。
红光村干群一心谋发展,西红柿、小瓜、红菜薹等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还种植了5500余亩玉米、1150余亩万寿菊、4900余亩马铃薯,共同构成了当地丰富多样且极具规模的农业产业格局,产业路、通组路、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
“群众幸福感高,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耿忠劝难掩喜悦地介绍,随着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红光村成为了全县第一个全国基层立法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