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振兴乡村文化

2024-12-18 贵州日报 雷刚

刘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以文化人,以文化的魅力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群众动力,形成昂扬奋进、向上向善的生动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传承好乡村文化的精华。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根基,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乡村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建筑风格、艺术表现等,是内化于乡村居民心灵深处的精神依托。要紧密结合民族、地域、群众等因素,把乡村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涵,传承发展耕读传世、勤劳勇敢、仁爱孝悌、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谦逊坚忍、守望相助等思想观念及道德规范,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丰富和拓展乡村文化时代内涵。乡村文化振兴不是在传统意义上把乡土文化进行简单的情景再现,而是对数千年农耕文明所孕育的乡村文化进行改造,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贵州“村超”“村BA”是传统与现代、乡土与世界有机衔接的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通过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着力培养和构建乡村的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共同推进乡村现代文明。

多样化创新乡村文化物质载体。乡村文化振兴要想充分呈现乡村文化自身的持久魅力,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形式,如建立历史文化村寨、乡村文化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各种载体。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普及,用好科技助力,以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购物等多媒体矩阵式传播,打破乡村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能够便捷快速扩大乡村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大力提升乡村文化供给质量。首先,要让乡村群众自发主动地获取文化,尊重文化、亲近文化,并从中得到愉悦及实惠。其次,要着力解决硬件建设问题,同时要完善机制,解决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管理和使用问题。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关系。必须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多元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乡村群众参与的作用。最后,要解决好“事业性”和“产业性”的关系。文化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乡村文化振兴,要全力依靠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单位,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形成乡村文化供给的巨大合力,实现乡村文化发展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赢效果。

培植沃土涵养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所在,是精神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要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引导破除陈规陋习,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乡村百姓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起来,把好的风气种在农村,长在老百姓心里生根、发芽。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青年扬帆”计划项目贵中医科合〔QNYFSK(2024)4号〕研究成果)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