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现代版“六尺巷”故事

2024-12-12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 蒋鸿琪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传颂数百年,其中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内涵精髓延续至今,深入人心。

在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也有一条现代版“六尺巷”。

“双方平等自愿一致达成留出85厘米通道的协议。”谈到这起“化干戈为玉帛”的调解故事,站在拓宽后的通道中,寨碧村党总支书记王清华娓娓道来。

寨碧村村民王永俊和王汉珍比邻而居,两家院墙之间有一公共通道,宽约50厘米。

“几乎每天都要走这条通道去后面菜地。”对村民王汉珍而言,这条通道虽然不宽,但极大地便利了自己。

今年1月,王永俊开始重建自家房子,两家院墙之间的公共通道被“挤占”,双方矛盾由此产生。

“你家修房也要留条路给我通行,太窄了过都过不去。”王汉珍对多年的老邻居提出了自己的诉求。

但在王永俊看来,在自家宅基地上重建房子属于正常修建,并没有什么过错。

双方争执不下,一起申请调解。

在全村有1001户、3679人的寨碧村,矛盾纠纷“四级调解”机制深入人心。

“四级调解”是寨碧村针对过去邻里、家庭、土地等矛盾纠纷频发的情况,通过长期实践,探索出的村内矛盾纠纷实行小组调解、片区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和村“两委”调解的“四级调解”机制。

“四级调解”在以宪法为指导的主体框架下,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充分尊重当地民风习俗和当事人意愿,通过说服、疏导,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四级调解’机制并不意味着村民有矛盾纠纷必须要一级一级走,村民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王清华说,像王永俊和王汉珍之间的矛盾纠纷,就是直接申请村“两委”调解。

调解过程中,王永俊和王汉珍因是否占用通道而争论不休,矛盾随时可能进一步激化升级。

经验丰富、有一定威望的调解员见状首先稳控现场秩序,对双方进行了口头训诫,强调调解纪律,阻止双方情绪爆发。在稳定双方情绪后,调解员通过法律宣传、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化解了这一矛盾。

“经过调解,自己也想通了,邻里之间和气一点为好。”王永俊表示。

“我们的调解员是通过选举、聘任等方式推选出来的,在群众面前说得上话。”王清华说,寨碧村调解员都是公道正派、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党员、寨老、族长、德高望重的长者、村“两委”班子成员,是被群众广泛认可的。

11月1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王永俊家仍在建设当中,两家的公共通道堆积了很多建材、杂物,但依然可以看到拓宽的痕迹。

公共通道拓宽了35厘米,王永俊家的楼梯缩窄了35厘米。一拓一缩之间,演绎了现代版“六尺巷”故事,成为邻里和睦、基层自治的佳话。

“‘四级调解法’从受理到化解,抢抓每一个环节,做到‘六早一回头’,即早预防、早排查、早发现、早调解、早汇报、早化解和对解决好的纠纷进行回访,调解成功率达到100%。”王清华表示,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张新试卷,寨碧村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手段,推出“四级调解”“六早一回头”工作经验,持续用心、用情、用力破解难题,有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荣誉见证和谐,近年来,寨碧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称号及省、州、县各类表彰。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