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印发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
12月3日,遵义市印发《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遵义市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举旨在发挥遵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将遵义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方案》,遵义市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分工,融入“产业链”,重点围绕航天装备、基础材料、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与成渝地区深度耦合、相互配套,构建黔川渝融合发展的“桥头堡”。
《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的规模以上企业突破75家,产值突破90亿元,配套产业园区达到2个以上;到2027年,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10家,产值突破175亿元,配套产业园区增至5个以上,初步形成区域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遵义市将多维度推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桐梓(重庆)工业园将作为融入重庆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先行示范区,积极参与重庆传统产业分工,力争成为重庆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等中心城区将率先纳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建设,深化与成渝地区在飞行制造、汽车、摩托车行业领域的合作。道真自治县、正安县、务川自治县等地将立足资源优势,加强与重庆市重点企业的合作,打造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其他区域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参与成渝工业经济发展,形成全领域全方位一体化推进发展格局。
在利用产业基础方面,遵义市将打造多个配套集群。对接成渝地区优质汽车生产企业,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提升服务配套能力,打造汽车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对接成渝地区航空航天制造企业配套需求,建立创新发展合作机制,提升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发展层次,打造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承接电子信息零部件转移,融入成渝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提升行业信息安全能力,构建电子信息配套产业集群。聚焦成渝等区域智能电网输变电需求,提升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应急救援装备、路桥施工装备等服务,打造装备配套产业集群。
立足资源禀赋,实现链式发展。遵义市将推动基础材料产业链与成渝地区互补配套,打造全产业链合作模式,打造基础材料供应产业集群。建设成渝地区化工原材料保障产业集群,满足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需求,建设现代化工保障产业集群。建立尾矿渣资源综合利用、废铝回收体系,参与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协同推动其他产业配套发展。
提升发展动力,构建创新体系。遵义市将建立面向成渝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创新平台合作。推进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机制,联合开展科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立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培养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培养。
加强信息互通,构建协同平台,也是《方案》的重要内容。建立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业配套企业名单,搭建供需平台,组织产销对接会等活动。探索成渝地区在遵义各开发区建设“飞地经济”,提升开发区承接能力。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引进成渝地区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方案》强调,将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企业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相关工作;对发展较好的园区和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对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业配套名单及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培育库企业,配备科技、融资、法务、媒体、人才等服务专员的“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