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展风采 以赛会友一家亲 携手同心赴盛会

2024-12-04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11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圆满闭幕。在为期9天的运动会中,来自全国各民族近7000名运动员汇聚一堂。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中,在特色尽显的少数民族传统表演中,各族儿女比技艺、展风采,更因赛场相识相知,结下友谊。

本届运动会中,贵州336名运动员参加了18个大项100个小项的竞赛项目以及7个表演项目(马上项目已于今年7月在新疆伊犁州昭苏县举行),是自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举办之后,我省再次全大项参赛。

85个奖项,多个项目迎来新突破,为贵州代表团的运动会之旅画上完美句号。赛场上的比拼虽已结束,拼搏的身影却未消失;相聚时的歌声虽已消散,结下的友谊仍在延续。4年一聚,在这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之中以赛会友,共同用奋进的汗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在拼搏中突破

“时隔13年,贵州队终于拿到押加的一等奖。”押加项目贵州队教练屈文贵感叹。

“这是我们集训以来跑出的最好成绩!”板鞋贵州队运动员陆光甜喜极而泣。

“兄弟这么多年,终于圆梦了!”蹴球贵州队选手胡光吉、胡家卫赛后相拥庆祝。

为了在本届运动会上充分展示贵州运动员风采,省民宗委与省体育局联合成立备战工作专班,于今年9月启动集训工作。而对于押加、板鞋等项目而言,从运动员开始接触这一项目后,训练就从未停止过。

在贵州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担任矿山救援队员的张仁信,为贵州队拿下暌违13年的55公斤级押加比赛一等奖。自大学时在屈文贵的挖掘下接触该项目以来,张仁信长年保持健身习惯,已多次参加省内外的各类比赛。为了备战此次运动会,自9月以来,张仁信已降重10余公斤,最后突击阶段,保持20多天未摄入碳水类的食物。

在板鞋竞速中一举拿下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贵州板鞋队,在赛场上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具象化呈现。板鞋项目的贵州参赛队员均是贵州民族大学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学校基于板鞋训练基地的优势,每年都在吸收、选拔新的人才,并以大赛为目标,日常一直保持常规训练。

搭档13年的胡光吉、胡家卫,过去多年间,虽是各类蹴球单项比赛的金牌得主,却从未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拿下过男子双蹴一等奖。平日里,各自为生活奔波,比赛时,兄弟俩同吃同住每天练球,由早至晚很少停歇。此次运动会上,这对搭档顶住了开赛失利带来的压力,终于圆梦。

突破,再突破。本届运动会中,贵州获得竞赛项目一等奖18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33个,表演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多个项目刷新成绩,成为贵州运动员们在过去几个月齐力奋进的最佳证明。

在热爱中奋进

波光粼粼的三亚河,连续3天的龙舟赛掀起无数浪花,激起震天呐喊。贵州代表团表现惊艳,用10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的成绩证明了实力,其中,参加的所有女子项目全部拿下了一等奖。

贵州龙舟队教练之一,来自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镇的文朝汉,早在1999年就开始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连续7届从未缺席。从划手到鼓手、队长再到教练,文朝汉从船上来到岸边,仍紧握着前行的桨,带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龙舟的人们,在赛场上喊出士气、划出风格。

射弩、陀螺、民族武术的赛场上,以及表演项目的舞台中,一批非遗传承人施展绝技,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热情充分释放。

来自安顺市普定县的王仁爱说:“射弩时,是我最自信的时候。”自幼学习射弩的他,如今已年近50岁,带着伤病仍在比赛中拿下男子民族传统弩立姿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作为安顺学院体育学院“王仁爱射弩项目工作室”双师双能型教师,他想培养更多年轻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热爱,是这场运动会上最耀眼的词。参赛队员来自不同行业,因热爱相聚,而脱胎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场景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在这份热爱之下,被代代传承,又在传播中焕发新生。

在竞技中交融

11月26日,运动会突然按下“暂停”键,所有项目停止了紧张的竞技,各民族运动员、教练和嘉宾一同来到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共同参与到民族大联欢中。

在连续9天的运动会中,各民族之间亲密交流的场景无处不在。互赠礼物,共同为运动员庆祝生日,围绕竞赛项目互相学习……大家因相聚而相识,因相识而相知,彼此情谊在频繁交流中根深蒂固。

首次纳入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攀椰竞速难倒了不少攀爬高手,唯有海南代表队独领风骚,展示了仿佛从小自带的爬椰子树技能。这个项目赛场上充满欢笑,随着攀爬速度一再提升,场上的欢呼和掌声也越发热烈。贵州代表队运动员杨军说:“我们和海南队做了很多交流,他们的无私分享提供了很大帮助,回去之后,我们会继续研究改进技术,期待下次还有机会再参加这个比赛。”

“比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来这里能见到很多老朋友。”不善言辞的陀螺项目贵州队选手陆东衡,在赛场上总是满脸微笑,与人侃侃而谈,打陀螺的动作潇洒自如。在他的家乡黔南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每逢过年,总要组织盛大的打陀螺比赛,“参加运动会,就像回到家乡过年一样。”陆东衡说。

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比拼中结下友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竞技中得以传播。花炮、木球、毽球、珍珠球的赛场上,竞技队伍之间频频拥抱、击掌,赛后交流训练技巧;秋千、独竹漂、民族式摔跤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比赛,传统强队毫无保留地传播着项目背后的民族文化。

在民族健身操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上,各民族运动员在《锦绣大中华》的音乐声中,一同跳起了规定套路的舞蹈。作为本次比赛中的规定套路,这只舞蹈融合了鄂伦春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等20多个民族的元素,运动员的每一次起舞,都是一次各民族文化互通互融的展示,释放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

山海相逢,同心筑梦。从1953年举办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这个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一次次见证和推动着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是一场没有金牌的运动会,却蕴含着太多丰富的内涵。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全情投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共同传承与发展当中贡献力量,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之中凝心聚力,与全国各民族儿女携手写下新时代华章。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