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罗甸县逢亭镇祥脚村:古井旁,榕树下,有个大湾区的“菜篮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初冬时节,罗甸县逢亭镇东南面的祥脚村,宛如一幅清新宜人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这里山清水秀,古韵悠长,产业兴旺,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祥脚村,一个因山得名、因水而兴的村落。它坐落在北面呈大弧形的大山脚下,大山顶部常年云雾缭绕,山下一条山泉清澈如镜,蜿蜒流淌,为小村庄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祥脚村,一口名为“生机井”的古井映入眼帘。这口古井,见证了祥脚村的变迁与发展。自1974年村民集体商议修缮以来,它便成为了祥脚村的生命之源,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输送着甘甜的清泉。村民们对古井的修缮、维护、扩建,体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村里有四棵近千年的古榕树,宛如一把把巨伞,为村民们提供了纳凉避暑的好去处。古榕树不仅见证了祥脚村的历史沧桑,更成为了祥脚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榕树,原根部是空心的,曾作为村民的临时居所,成为祥脚村人民的坚韧与团结。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村落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祥林村与祥脚合并,成为了今天的祥脚村。如今,这里有汉、苗、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总人口2100余人。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蔬菜专家李桂莲到罗甸种植早熟蔬菜,带动祥脚村村民开始发展蔬菜种植。
90年代中期,村委集中统筹、创新思路,以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工作模式,实现基地和农户双赢,点燃了祥脚坝区蔬菜发展的希望。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种植,基地以“菜-菜-稻-菜”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
“祥脚村依托当地的气候、土地、交通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建成1500多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采取‘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周边700余户村民发展蔬菜种植,总产值达2100万元以上。”祥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东琼说。
因充沛的水资源,蔬菜产业风生水起。祥脚村处处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