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让群众幸福“满格”

2024-12-02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恒 黄飞鸿

“老陈,最近秋冬种植搞完,年底的反诈宣传、安全防范又要跟上,特别是只有老人在家的那几户。”

“这个放心,上周开完坝坝会,我们挨家挨户又解释了一遍。”

走在黔西南州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王鹏诗迎面遇上陈盛高,打完招呼就聊了起来。

“之前村民医保报销的问题,解决了吗?”“早就咨询过医保中心,按规定给报销了。”“最近联户没有什么新情况要反映?”“没得。”“真没得?”“真没得,有问题早就找你了。”

对话的两人,一个是必克村党支部坡脚党小组组长,一个是坡脚组联户长,简单干脆的几句话,背后是和谐安定的场景。

乡村和谐,在于必克村灵敏的“末梢神经”。

多年前,必克村通过“村委干部+村组长”的方式,聚焦治理堵点服务群众。

在村卫生室旁,72岁的陆德欢悠闲地给自家种的菜籽浇水,干净整洁的院坝,房前流淌着清澈河水,让他不禁感慨:“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车子一过一身都是灰,现在今非昔比,村子变得像画一样漂亮。”

“现在,我们的基层治理服务再次升级。”必克村党支部书记王锦诗告诉记者,村里以“党建+网格”的形式,下沉治理力量,优化服务模式,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村民共治是关键。王锦诗介绍,村里以党组织为引领,制定了“十必十克”新村规,文明积分超市、红黑榜成为引导村民向上向善的载体,院坝会、议事亭让“村里事”变“家家事”,“村民从‘要我参与治理’转变为‘我要参与治理’,主人翁意识大幅度提高。”

今年59岁的危永兴是必克布依小打队的成员,每逢“三月三”“六月六”重要节日,就会加入村里的文艺志愿队开展表演,“这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文艺队的组建,让布依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保留。”

作为布依村寨,必克村通过深入挖掘村史村事,打造青少年劳动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定期邀请寨老为青少年讲解村史村事,组建舞龙舞狮队、布依山歌队、布依小打队等文化队伍,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在必克村,除了新型文化艺术志愿队,还有新型党员先锋志愿队、新型卫生环保志愿队、新型夕阳服务志愿队,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与此同时,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克村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事,进一步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群众围绕“一分三净五改”积极参与宜居农房改造,对164户进行通风、采光、厨房、卫生间、室内功能区分、室内墙面清洁及庭院改造,人居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

以“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目前,已建设蚕房2240平方米,种植桑树460余亩,带动239户村民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房子变成大平房,道路硬化了、变宽了;房前屋后改庭院、建菜园,养花种菜;村里的老人都在广场上下象棋、讲故事、跳广场舞……”在村活动室内,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年过八旬的陆德珍话头一茬接一茬。

“接下来我们还会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让产业更兴旺,人心更齐。”30岁的王锦诗说。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