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奋力实现大病不出省

2024-12-01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抬手、握拳、提腿……”术后3个多月的偏瘫患者丁强(化名),正在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医护指导下康复训练。看着丈夫身体能做的动作逐渐增多,妻子无比宽慰,“僵硬的手能动了,治疗效果不错。”

此前丁强因脑梗塞导致痉挛性偏瘫,求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帮扶专家、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博士冯鲁乾,随后,丁强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黔东南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接受了该州首例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瘫痪的肢体实现了神经“搭桥通电”。

该手术填补了黔东南州在瘫痪治疗领域的空白。“手术效果超出了预期。”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健说,以往对于偏瘫的治疗,都是选择诸如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手段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不太理想。通过将健侧颈7神经移位到瘫痪侧,在不影响健侧肢体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健侧大脑的功能重塑,让一侧大脑支配双侧肢体,最终实现改善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目的。

神经移位这种高难度的医疗技术,黔东南州人民医院从不能做,到能做好,这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密不可分。

随着我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2022年以来,推进建设了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铜仁市人民医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共建、黔南州中医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共建、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和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分别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建、黔西南州中医医院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建、安顺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通过在医疗技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市州级医院逐渐成为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医疗机构,重点提升医院的大病诊疗能力。2023年11月29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黔东南医院正式挂牌。

“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对全州群众健康托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仁穷说,2024年,医院的1个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临床专科通过省级验收,通过内培、外引吸纳医疗人才,外转病患持续下降,重点疾病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林认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是帮助该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管理、技术、学科、科研等全方位对州医院帮扶,使其诊疗能力实现了快速提升,累计开展286项新技术,“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为黔东南州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建设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今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在政策保障上,参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各市州政府积极探索、研究出台针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倾斜支持政策和绿色通道。

在资金支持上,我省积极协调中央、省级财政累计超10.6亿元支持。

在运营管理上,6个市州均有输出医院派驻专家担任院长、副院长,建立重点专科学科、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机制,且6个项目医院均已与省内外高水平合作帮扶医院签约。

目前,我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

在铜仁市人民医院项目点,帮扶医院派驻有专家11人,建设5个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专(学)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7项,三四级手术185台次、手术示教348台次;建设的教学科研实训基地、传染病区已投入使用,完成投资额约2.22亿元,约完成总投资的88.8%;

在黔南州中医医院项目点,帮扶医院派驻专家11人,建设2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完成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立项117项、验收66项;获科研立项1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新增6个州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共8个),新增获批院内制剂2个(现共有院内制剂9个),三四级手术占比51.62%;项目主体已完成10层施工;

在黔西南州中医医院项目点,帮扶医院派驻专家6人,建设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博士工作室,开展新项目(技术)39项,成功立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0项,黔西南州科技局课题13项,门急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4.69%,开展手术增幅3.83%,其中三四级手术4021台次。

…………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在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制度创新上加大支持,出台“一院一策”方案,以解决患者异地就医问题为导向,扎实、纵深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机构重症疑难复杂病的诊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大病不出省”目标。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