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地变菜园 促增收留乡愁——黔东南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微菜园”

2024-11-29 贵州日报 雷刚

011.jpg

台江县方黎湾社区的微菜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卓檬

       清晨,站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萃文街道方黎湾社区的高处俯瞰,楼宇间的空地布满星星点点的绿色,几个身影正在地里忙碌。

       “自从有了这个‘微菜园’,我天天都要来看看,顺手松松土、浇点水。”文兴芝说,她家就在方黎湾社区,自从搬迁到这里,习惯农耕生活的她一直就想找点空地种种菜。

       方黎湾社区是台江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不少搬迁群众和文兴芝一样,刚刚搬来时没有地种很不习惯。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方黎湾社区将“庭院美化行动”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住宅区一楼院坝、住户阳台和三楼平台等空地,引导搬迁群众打造“微菜园”。

       一大早,文兴芝就来到“微菜园”,打理一个多月前种下的菜苗,顺便采摘些蔬菜回家吃。“你看萝卜红彤彤的,蔬菜又新鲜又好吃。自从有了‘微菜园’,我几乎都不用上街买菜了,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去卖。”文兴芝开心地说。

      “‘微菜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帮扶部门+居民’模式进行管理,并协调县农业部门和种植大户先行垫付,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再划分给社区居民进行认种管理,拓宽搬迁群众的增收渠道。”方黎湾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吴波说。

       同时,方黎湾社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种植时间和品种,还与该县人社部门、台江第三小学等联系帮扶单位签下订单。蔬菜大批成熟后,按市场价收购,不愁销路。

       初冬季节,在凯里市西门街道龙头村废土场,一片片绿色格外亮眼。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荒地,随着西门街道将其改造为“微菜园”,荒地变得绿意盎然。

       据介绍,该废土场用于倾倒建筑垃圾,长期回填让这里形成一片较为平整的场地。为了改善土质结构,西门街道多次对废土场进行复垦,并动员清江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群众认耕认种,逐步形成街道搭台、社区动员、搬迁群众参与的 “政府+社区+群众”复垦治理模式。

       “我们将废土场划分为44块,搬迁群众有了‘微菜园’,废土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姚莹说,目前,在搬迁群众的相互协作下,首批“微菜园”已完成土地翻整和播种,部分地块的白菜、香葱、萝卜等长势喜人,已陆续迎来采摘。

       今年,黔东南州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闲置土地资源,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将空闲地改造成为“微菜园”,既美化了环境,又改善了民生。截至目前,凯里、施秉、剑河等市县共排查摸底可用改造“微菜园”土地448亩。

       同时,黔东南州根据安置点周边闲置土地利用情况,结合近期、中期、远期项目规划,对于暂时不予开发作为就业车间、农贸市场等建设项目的土地,在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时,予以考虑改造成“微菜园”,实现部分搬迁群众农耕的心愿,带动中老年人和在家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锻炼身体,适当减少购买蔬菜的开销。

       “微菜园”一经推出,就获得广大搬迁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增加搬迁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具体分配环节,由乡镇(街道)派员监督,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目前,施秉县852块、凯里市317块、剑河县380块“微菜园”已分配认领完毕。

       为防止搬迁群众抽签领到“微菜园”却不耕种撂荒问题,中签认领时还缴纳“微菜园”认主费20元、30元不等,并规定“三个不得”,即不得将“微菜园”私自转租非搬迁群众,不得将菜地荒废闲置2个月以上,不得将菜地种植果树等非蔬菜植物。

      此外,为激发群众积极性,黔东南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还纷纷开展种植技能大比武活动,对于蔬菜生长茂盛管理好的,在“微菜园”插绿牌,以示鼓励;对于种植管理不好的,在“微菜园”插黄牌,以示鞭策;对于种植管理比较差的,插红牌以示警告。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