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力激荡科技创新动能

2024-11-21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今年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首次突破50%。

创新赋能成效明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截至三季度末,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53.58亿元,同比增长49.4%。

改革之力,让创新动能奔流不息。

完善科技政策法规制度,推动修订《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成果转化导向更加突出;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设立“科技政策讲堂”,用好“科技政策超市”;创新开展试点示范,激励创新政策落地,探索推广“科研人员当技术经纪人,让研发成果直通生产线”经验;与贵州大学首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联合基金,支持贵州大学向省内企业转化80余件发明专利成果……

今年以来,贵州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加快改革实践,以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重点领域需求,不断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实行三班倒,从每天清晨8点、下午5点、凌晨2点,成千上万次验证芯片的电力专用算法,进行成千上万次调试,修复各类软件“bug”……作为技术发明项目组组长,南方电网贵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长宝,为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轴”和“任务表”。

“芯片虽小、精细如丝,需要经过成百上千道工序,需要打破精密光学、高分子物理、微环境控制等技术壁垒。”徐长宝和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测试、研究、改进,成功将多板卡功能集成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中。

正是依托这项“自主可控超高压芯片化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发明了首款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

贵州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走廊,也是南方电网的枢纽节点,超高压输电网达2万公里。徐长宝告诉记者,芯片正是保护电力安全的“大脑”。

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工控领域关键器件的空白,实现了我国电力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跟跑到“自主专用”领跑,处理速度提升20倍,网络风暴抑制能力提升60倍。

目前,这项技术发明成果已量产,在我国二十多个省份和东南亚、南美、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广泛应用。近3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亿余元,超高压芯片化保护保障了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约200亿元。

2020年至2023年,贵州省科技厅投入5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传感器、芯片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目前团队已经培养出南方电网战略级专家1名,南方电网领军级专家5名,南方电网拔尖级专家8名,团队在传感器和芯片领域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贵州不断健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规上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等政策牵引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主力军。

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线上,开设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评估评价实务、技术需求甄别与分析、技术合同登记实务等11门课程;线下,培训企业孵化与股权融资并购、科技成果转化谈判实务、专利申请与布局、成果转化案例实务……

前不久,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举办2024年度贵州省技术经纪人等级培训班(第二期),吸引了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管理部门等上百人参加。技术经纪人发挥“科技红娘”的作用,正在推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16年,贵州医科大学设立专职部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处,这也是目前贵州高校唯一以内设机构形式成立的专职技术转移机构。

“高校作为技术供给侧,更加需要了解学科、了解市场、熟悉政策的技术经纪人。”作为该部门负责人,从事技术经纪人工作8年时间的涂波告诉记者,学校作为“激励创新政策落地试点示范高校”,通过改革探索促进成果转化的方法路径,形成了一批堵点化解的基本标准,贵州医科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以3项专利和7项工艺技术作价3400万元,成立贵州中森医药公司;2023年,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以知识产权作价1000万元,采取“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成立贵州华医智造公司——两个项目,为高校和医疗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标杆。

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旨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全链条的贵州技术交易市场建成启用。目前,贵州技术交易市场举办了两期初、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入驻45家科技服务机构,线上平台已入库4553项科技成果,举办产学研对接等活动51场次,促成技术交易48项。

同时,贵州省修订科技创新券、新型研发机构等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科技成果信息汇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等管理办法,拓展升级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重塑整合推动科技平台建设

“矿产勘查已由近地表向大于1000米的地球深部拓展,与以往相比发现矿的难度急剧增加,如何实现关键矿产的高效预测和勘查,已成为面向关键矿产国家重大需求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毕献武告诉记者。

目前,该实验室配备大型设备50多台套,已成为全国矿产资源领域仪器设备最齐全、最先进的实验室之一。

“接下来,实验室将围绕一批关键矿产资源成矿与高效预测,构建3000米以浅找矿勘查和预测技术方法体系,积极参与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贵州‘富矿精开’,为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按照“新建布局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调整淘汰一批”的思路,贵州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贵州省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增加到7个。加快建设布局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省科技厅强化政策支撑保障,制定出台全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创平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提供制度支撑。

今年以来,新批复建设的28个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与“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相关的就有24个,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重大需求提供了科技支撑。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