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屯堡文化研究推广的几个辩证关系
陈汪道宽
新时代背景下,屯堡文化研究与推广工作应当注重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推动文化视野从地域性向全国性的跨越,进一步拓宽屯堡文化的影响力边界,同时,积极投身于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实践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贵州经验。
深刻把握“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的关系。“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双重路径,为深刻洞察屯堡文化的真实面貌与内在机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理论构建”为“实证研究”搭建了更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实证研究”则通过数据与实例不断反馈并丰富“理论构建”的内容。首先,通过对屯堡文化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以跨学科的视野对屯堡文化研究趋势进行研判。其次,不断探索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以揭示屯堡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独特价值,如在当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从文化认同的理论视角揭示贵州屯堡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以及其在历史变迁中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最后,依赖深度的田野调查和民间史料收集与整理,或从考古挖掘的角度充实屯堡的“实证研究”,为新理论提供力证。
深刻把握屯堡“地域性”与“全国性”的关系。屯堡文化犹如中原文化在西南边陲绽放的绚烂之花,体现了地域文化土壤对中原文化种子的滋养,同时也展示了地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回馈与双向交融、深度整合,鲜活地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互相关联的核心观念及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在屯堡文化的探索与传播工作中,不仅要深入挖掘贵州省内屯堡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推广,既要扎根于“地方特色”,又要具备“全国视野”,重视屯堡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特征。特别是在大小文化传统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加大对屯堡文化内涵及其如何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力度。一方面,屯堡文化的研究需要拓宽视野,回溯其发源地,考察更广泛的屯堡分布区域,比较不同传播路径下屯堡形态的变化、功能的差异,以及地域差异对其流传的影响,避免将研究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另一方面,这意味着要将屯堡文化置于中国整体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屯堡区域内不同群体的经济结构、文化交流和互补关系为辅助线索,全面梳理贵州屯堡与历代边疆地区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深刻把握“历史传承”与“转化运用”的关系。屯堡文化在历史上曾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首先,挖掘屯堡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动力。贵州屯堡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通过打造“屯堡文化节”“寻亲之旅”等系列活动,开启实现移民后裔与故土老家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其次,将屯堡文化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结合黔中屯堡文化的分布情况,打造屯堡传统村落旅游路线,利用地戏、服饰、饮食、建筑等屯堡文化元素和符号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再次,加强屯堡文化产学研一体化及教育普及。将屯堡文化的研究成果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屯堡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贵州屯堡文化宣传。利用抖音、微信、快手等媒体平台宣传屯堡文化,积极推动屯堡文化与先进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开发一系列以屯堡文化为主题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高科技互动体验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交通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