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暖阳照方田 增收“姜姜”好
立冬过后,生姜采收迎来了高峰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白水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姜农们利用晴好天气采收生姜,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姜农们正在采收生姜(万再祥 摄)
走进基地,鲜姜的辛香味伴随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茂密的姜田间,村民们三五成群,分工明确,挖姜、剪杆、除泥、装袋,忙得不亦乐乎,一堆堆刚刚收获的生姜,个个体态饱满、色泽鲜艳,等待装车运往市场。
“家里面有老人需要照顾,在村里做黄姜种植及管护工作离家近。”水尾镇白水村务工群众黄珠说,工资一天是一百元左右,可以补贴家用。
姜农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万再祥 摄)
近年来,白水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更是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兴旺。
“今年我们是第一次试种小黄姜,根据目前的收姜情况,收获还可以,市场价格也还行,2.2元一斤,老板直接来我们基地运走。”水尾镇白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潘正梅介绍,通过这个产业发展,解决了白水村的部分就业问题。
姜农正在给刚采收的生姜装袋(万再祥 摄)
据了解,本次种植的生姜品种小黄姜,与传统的大黄姜相比,具有质地细腻、色泽鲜黄、味辣皮薄等特点,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价格也更高。今年,白水村以“党支部+村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生姜共25余亩,亩产约3000斤。
“通过试种,如果效益好的话,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带动有意愿种植小黄姜的老百姓一起种植。”潘正梅说,这样一来,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给老百姓增加了收入。
下一步,水尾镇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的示范性,不断优化土地资源,多元化发展集体增收项目,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油茶、中药材、生姜等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