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行 看发展 | 搭建干群“连心桥” 共绘发展“同心圆”

2024-11-14 毕节发布 龙 媛 高大涛 杨小旗 胡艳群 王槐雪

  乌江北源六冲河一路奔流,在流经纳雍县玉龙坝镇时拐了一个“凹”型的湾,因拐弯处有一个地方叫武佐,于是便唤作武佐河。也是在此处,该河成了织金县与纳雍县的界河。河东面的织金县以那镇,交通便利,属县城“1小时经济圈”,经济发展活力强劲。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除了庄稼,烤酒熬糖。”这句在武佐河畔流传已久的顺口溜,揭示着以那人的生存发展之道——靠水吃水。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以那人借助流经家门口的武佐河,经营烤酒、熬糖生意,为了生活,“闻鸡起舞出门,披星戴月归家”是常事。

image.png

  为了突破河流的阻隔,缩短两岸之间的距离,修路架桥成了以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早在明朝时期,奢香夫人就在武佐河上修建了以那桥和那巴桥,都是用石头垒砌起来,历史上被称为“水西双桥”。其中,以那桥是卧这古驿道上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600多年前,在莽莽群山中,这些石桥、驿道、马帮、驼铃串联起的这道唯美风景,是当地群众曾经记忆犹新的印记。

  后来,当地修建了跨度为1400余米的武佐河大桥(此桥也是用石头砌成,因此当地人称石桥),织金与纳雍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200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武佐河大桥建成通车后,进一步促进以那经济社会发展。

image.png

  2012年,厦蓉高速纳雍段横跨武佐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特大桥开工建设。2015年8月20日,武佐河特大桥贯通。它造型特别,身姿挺拔,横跨在织金和纳雍交界的武佐河上,成了开启纳雍大进大出新时代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当地百姓引以为豪的一道壮美风景。

  一河隔两地,一桥连通途。

  “桥梁的修建,不仅连接了一河两岸,还连到了群众心里。”以那镇党委书记帅文说,随着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那镇大力加强乡村治理工作,积极搭建干群“连心桥”,共绘发展“同心圆”。

  “隔壁村组都修了1500米的排水沟,哪时候才修到我们这来?你看,田都快冲垮了。”“其他组都有,我们也要小水沟。”……  5月中旬一个平凡的午后,在以那镇凉山社区寨脚组“我与群众话发展”活动现场,居民张槐富、谭正科和乡邻一起,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出所想所盼。

  原来,在2023年初的一场“议事会”上,凉山社区兴发组居民张龙志提出:“没有排水沟,下大雨的时候,都要跑到地里去守着疏导水。”张建军得知后,立即和同事前往查看,并向镇里上报需要修建1500米排水沟的诉求。

  “接到这个项目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研判,将项目申报入库。得到同意的批复后就抓紧实施,项目很快就竣工了。”以那镇副镇长王梓娟说,项目验收的时候,大家欢聚一起,笑得合不拢嘴。

image.png

  10月初,记者来到寨脚组采访时,只见一条排水沟自上而下在一片金黄色的水稻田里穿过。在它的灌溉下,今年村民喜获丰收。“村里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修了排水沟后,大家心里更有底气了。”张建军指着排水沟欣喜地说。  2023年以来,以那镇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施村民议事“五步工作法”,将服务战线向前延伸,变“被动处理”为“主动服务”。今年年初,在“五步工作法”基础上,以那镇创新开展“我与群众话发展”主题活动,整合联系村领导、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社区)“两委”、村民组长等力量,扩宽民情收集渠道,收集群众关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我们以凉山社区和大寨村为试点,以村民组为单位,邀请群众参加‘我与群众话发展’活动,让大家的诉求得以集中反映,效果还可以。”以那镇镇长喻小松介绍,开展“我与群众话发展”活动后,到政府反映问题的群众明显变少,很多问题在村里就能直接解决。

image.png

  该镇五星社区在开展“我与群众话发展”的活动过程中,有群众反映辣椒种植基地大棚损坏的问题,镇里面及时向织金县农业农村局争取资金,对大棚进行修缮。  喻小松说:“我们将持续开展‘我与群众话发展’活动,通过多上门、多走访、多倾听,了解民情民意,听取群众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家乡怎么发展,群众说了算……”  静静的武佐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穿越了浩渺的时空,见证了她身旁交通条件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变化。而这一座座不断升级迭代的桥梁,这一个个聚拢民心纾解民困的“同心圆”,也将与时俱进地在岁月的绵延中为当地群众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