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栽“芯片” 种业新活力
团队成员在进行萝卜田间性状鉴定。
团队成员在为白菜套袋授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在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经常会遇到一群特别的种菜人。
他们中有教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天天与萝卜、白菜为伴。
他们种菜的地方是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江乡蔬菜基地,“带头的”是省高原特色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万萍教授、该技术体系资源与育种功能实验室徐秀红副教授和裴芸博士。从今年2月份以来,他们在这里持续开展萝卜、白菜、茄子等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研究,并结合贵州开阳蔬菜种苗科技小院工作,在育种中间材料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性状数据记载、亲本材料繁育、杂交组合配制和组合鉴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日后一些蔬菜新品种的认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省高原特色产业技术体系资源与育种功能实验室聚焦全省高原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扎实埋头育种,目前已收集到萝卜、白菜、茄子、番茄、菜豆、山药、生姜、韭菜、阳荷和折耳根等蔬菜种质资源1000余份,建立了110份野茄及其野生近缘种资源的异位保存圃,为贵州开阳蔬菜种苗科技小院在特色蔬菜新品种展示、种质材料鉴定及品种选育、蔬菜育苗基质配方和壮苗剂配方研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合田间育种材料的农艺性状鉴定,该团队还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如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精准鉴定方法,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利用。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和精准度,有助于培育出更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条件的蔬菜新品种。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通过理论知识与育种实践的结合,该团队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育种理论知识,为我省种业振兴持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