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睡”资产巧盘活 闲置资源焕生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近日,贵阳市修文县久长街道清水村的围裙加工厂正在赶制30万条围裙的订单。这些加班赶制出来的围裙,通过质检、分拣、打包装箱后将送往各批发市场。
这家加工厂的厂房在几个月前还是一座闲置的教学楼。“为盘活这个闲置资产,我们经过前期的入户了解和实地考察市场,商议由村集体出资采购20台缝纫机,把教室改为车间,通过承接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的围裙、袖套等订单,解决当地群众就业问题。我们还将扩大业务,增加床品四件套、校服等订单。”清水村村党支部书记闵德红说。
同样在清水村的另一个厂房,机声轰隆。只见一个个泡沫箱被工作人员用透明胶布固定后送进车间。据了解,这里是之前用来生产铁扫把的厂房,因效益低下,闲置已久。现已盘活成一个泡沫箱厂,每月利润可达17万元左右。
谈起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闵德红表示,一个村办起两个厂,虽然才起步,但也是订单不停、效益不错。下一个目标,他瞄准了村里的100多亩闲置土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审定《贵州省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工作方案》。全省上下联动,成立省级专班,开展县级试点,各负其责,强力推进。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全面开展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确权盘活,有效推进农村闲置低效资产盘活,有力提升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类似清水村这样的案例在全省各地不断涌现。
如何大力推进我省农村“冷资产”变“热资源”?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聚焦“底数清”全面摸排、“权属明”有序确权、“对策准”分类盘活,采取“自下而上反馈,自上而下核查”摸排方式,全面摸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使用各级财政、金融、帮扶等资金形成的农村项目资产。
截至目前,全省已排查农村资产项目40.2万个、资产原值9181.2亿元。
“前期的排查、确权等都是为了更好地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在盘活路径上,我们按照省负总责、市级统筹、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灵活运用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六条路径’,探索破解发展难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乡马场村村民王俊发除了能领取在村里的食用菌基地务工工资外,他还获得村集体收益的分红。几年前,村里种植的不是食用菌,而是南瓜。2021年,因市场和技术原因,南瓜加工停止,于是村里与湖南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对接,把原有的南瓜基地变为了现在的食用菌基地,据介绍,盘活后的食用菌基地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3万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20万元。除此之外,项目还给乡合作联社带来了每年23万元的租金收入。
目前,全省闲置资产盘活后带动增收10.6亿元,带动农户就业19万人次,受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7.5万人次。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好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和盘活,管好用好公益性资产,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发挥资产效益,带动更多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