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解读 整体带动提升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4-10-30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主要任务是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大病难病不出省是贵州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支持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建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动市级医院提质扩能和县级医院提质达标。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健全五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巩固完善紧密型医联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近年来,贵州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引进国内顶尖优质医疗资源落户贵州,让人民群众“近”享国家级医疗服务。

引进顶尖优质医疗资源强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

自2021年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申报、建设以来,贵州省成立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四个方面出台58项支持政策,从政府投入、用地保障、人才引进、医保政策、科研教学等方面完善配套支持,强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截至2023年7月,国家累计批复我省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2024年3月,省政府专题工作会明确进一步优化全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5+1+1”规划布局,即在已获批5个项目医院基础上,积极推进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落地并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遵义市合作参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模式培育建设高水平医院。

截至2023年年底,我省建设的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均已开诊。省政府分别于2022年4月、2023年12月与北京协和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2024年9月30日,贵州省政府与华西医院签订合作帮扶协议。

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旨在提升贵州省在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诊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布局,减少患者跨省就医现象,建立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而复制医疗服务成为加速实现项目目标的有效抓手,核心是专业医疗人才。一方面,医疗“国家队”根据贵州疾病谱,针对性选派常驻专家和短驻专家;另一方面,加大师带徒和培训力度,快速复制人才。同时,在医院品牌、文化创建、行政管理等方面,项目医院完全按照输出医院的模式打造,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浸润到医院的方方面面。今年2月,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显示,贵州跨省流出住院患者下降幅度全国最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事关人民健康福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征程上,贵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近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均作出部署。省卫生健康委、省发改委、贵阳市、贵安新区、毕节市等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走访争取,7次顺利完成国家线上评审、线下复核。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难题,遴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国家级高水平优质医疗机构作为输出医院,到患者流出较多、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贵州积极发挥“榕树效应”,把最好的医院、最强的人才引进到贵州与基层医院建立医联体,将优质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不断下沉,推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共同构建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网络。我省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将更多地享受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服务。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贵州特色专科及短板学科建设,建设医疗新高地,整体提升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顶级专家,保障大病重病患者在省内治疗,减少跨省外转就医。

差异化布局提升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建?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布局?结合自身实际,贵州省委、省政府差异化布局在全省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围绕全省病亡顺位排序前10位的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引进国内综合、专科类、中医类顶尖优质医疗资源作为输出医院,整体带动提升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贵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机制,并执行“一院一策”,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差异化发展。

北京积水潭医院将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足踝外科等近十个重点科室“嫁接”至贵州,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管理机制平移到贵州,派驻干部、专家122人次,其中长期派驻55人,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55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累计派驻常驻专家77人、短期专家199人。在贵州开设20余个亚专业,儿童心脏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获批为三级甲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针对贵州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重点病种患者跨省外转高的情况,重点建设胸外科、泌尿外科及男科、普通外科与器官移植中心等学科。71名知名专家派驻贵州,开展贵州省内新技术5项,院内新技术58项,精准引才61名,逐步建立覆盖全面、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广东省中医院将贵州分院纳入总院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选派涵盖神经、妇科、心血管等16名专家常驻贵州,打造“复制版广东省中医院”。19名分院医生拜师广东专家学习医术,将分院员工分批全部送总院培训;开业半年平移新技术21项,义诊27期惠及6000余人次。

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强化学科建设、诊疗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质,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引进238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毕节多项区域医疗技术的历史空白,成功实施了西南地区首例的医疗技术10项、全省首例的医疗技术12项。

通过实施“一院一策”,贵州省成功推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落地和高效运营。一是医院运营方面,截至2024年8月,5个项目医院开放床位4200张,累计门诊290.63万人次、住院23.87万人;吸引省外病人来黔就诊17.09万人次、住院1.19万人次;累计开展三级手术3.81万例、四级手术2.22万例;累计派出429人次到输出医院进修培训,累计与输出医院共同开展教学查房694次、会诊301次、远程手术62次、线上线下学术交流588次。二是专家派驻方面。输出医院累计派驻常驻专家200人,短期赴黔专家822人次。目前在黔87人,其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31人、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20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16人、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13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7人。三是专家业绩方面。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8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西南空白25项、省内空白118项。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重大举措,贵州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创造贵州模式,加快提升全省整体卫生健康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