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新韵·人文天柱】系列报道(七)渡马罗氏总祠

2024-10-17 黔东南新闻网 金可文 吴国雄 王槐雪

  “豫章始祖怀汉,克守城廊,建功立业。子孙幼颖聪慧,光垂后世。至于今代,亦可称道。……

  先祖开垦百余年,历经风霜,饱经忧患,吃苦耐劳,焕发斗志,至今百业俱兴,子孙繁衍满堂,各行人才济济,在册族人,工农官商教等,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名噪乡里,远达省市。可谓天杰地灵,一方水土养黎民,先祖高德育后人……”

  这是2018年3月20日,罗氏家族在渡马桥坪罗氏总祠举行家族活动时的祭祖文片段,在口口相传的夸耀中,与之相伴的是罗氏家族的骄傲,他们发生在脉络清晰的族谱里,甚至于会艺术的呈现在建筑的装饰中。

  翻开历史,这种荣耀确实有迹可寻。历代中,罗姓的著名人物比比皆是:唐朝诗人罗隐、罗邺,小说中以罗姓为形象的将军罗成、罗通,清朝教育家罗典,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罗振玉。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罗瑞卿等人。

  这种历史的骄傲,不仅深藏在罗氏后人的心里,也把这种荣耀标榜在家祠的建筑中。

  罗氏总祠位于渡马镇桥坪村,始建于清代道光五年(1825),1991年罗氏族众又筹款进行了维修。该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为52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是湘黔川罗氏家族的总祠,也是天柱域内现存涉及族众跨省份最多的祠堂之一,这种多省共祠现象在西南地区比较少见,这对研究祠堂跨区域的聚合功能、联宗功能、组织模式以及迁徙历史将提供非常重要的注脚。

  罗氏总祠外形是独特的。经过修葺的总祠不仅雄伟的立于寨子的上方,远看还颇有点西洋教堂的韵味,这使得罗氏总祠成为天柱域内能见到的具有欧式风格不多的祠堂之一。祠堂属于三间两进式结构,正面牌楼的两侧均有一个圆拱形窗户,顺着窗户往上看,欧式风格的尖顶耸立在牌楼正中两侧,而牌楼的正中上方屋顶,则为纯中式的风格,这一洋一中的存在,在天柱众多家祠的建造中,显得格外抢眼。为什么先人们会建成这种样式,难道是受到了西洋建筑风格的影响?或者在天柱是否土生土长就诞生这种尖顶圆拱的建筑风格?我们不得而知。

  走进祠堂,正面牌楼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大门由四块醒目的青石围成,上方横书“湘黔川罗氏总祠”,再上竖书“豫章郡”。大门两侧依次排开三幅对联:

  忠孝流芳先祖先贤护社稷

  豫章昌盛后裔后秀振神州

  乔木发千支岂非一本

  长江流万脉总是同源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枝繁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以上三联,或告知族人罗氏之支脉分衍,或寓意家族势力之强大。因为罗氏是发源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大将罗珠。据《江西通志》载:“罗珠汉高祖时跟随灌婴,平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后罗珠与灌婴又平定了九江郡。汉景帝时,在南昌一带置豫章郡,建筑城堡,并环城广种豫章树(樟树),其后世子孙遂被称为豫章罗氏。

  纵观罗氏总祠,它没有浮华的外表,内部结构相对简洁。从外观上看,它也有各种壁画、彩塑等,但整体格调是走清新路线的,没有像其他祠堂那样极尽所能的把各种彩塑人物、浮雕或精美的图案来进行装饰。但在仔细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就是在牌楼两侧的墙上,史无前例的塑有骑在马上,头戴军官帽,手里拿着望远镜回头瞭望,虎虎生威的两个现代人物。我猜测,这应该是后人在维修家祠时添加上去的。问及族人,他们告诉我:这是曾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的大将军罗瑞卿和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的塑像,他们是我们罗家的骄傲,我们想借助这份荣耀来激励后人,以凝聚人心。

  一群普通的族人,把族人的荣耀镌刻于墙上,与一个光耀千古的名字血脉相连,这种民间的标榜,无论是炫耀和张扬,其最终的归途无疑也是为了教化。当我们面对祖灵颂扬祖宗功德时,其实就是将自己的生活置于祖灵的众目睽睽之下。不辱先祖,成为生活的起码原则;光宗耀祖,则成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而这种举目可见的标榜门第、张扬功名的象征物,也赋予了罗氏总祠无与伦比的文化纪念意义。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