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强镇 惠农机制富民——看思南县瓮溪镇的改革实践

2024-10-15 贵州日报 雷刚

011.jpg

上坝田村茶叶采收。 (思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邪 吴采丽 通讯员 张国民

       30余载,黔东山乡,从偏远小乡村到铜仁市思南县“南大门”第一要镇,从自给自足传统农业到“一主两辅”的现代农业布局,从脏乱差的穷山窝到村村增产、户户增收的和美乡村新貌……思南县瓮溪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书写了强镇富民新篇。

       2023年,该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全镇2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347万元,村均收入14万元。2018年至2023年底,瓮溪镇累计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7个,覆盖全镇24个村(社区),项目每年累计让村级集体增收超过150万元。村集体资产增长率达175%,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210%。

       眼下,瓮溪镇正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新硕果。

       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强镇更有底气

       “瓮溪站此次累计收购烟叶54.3万斤,产值1712.5万元。”9月29日,随着最后一筐烟叶过磅入库,瓮溪镇历时一个多月的烤烟收购工作落下帷幕。

       一旁的瓮溪镇烟草站站长饶雷盘算着丰收账目:今年收购总值1700余万元,烤烟连续3年实现产值超1500万元,烟叶税达300余万元、收购均价为每公斤32.28元、上等烟比例75%、烟农户均收入22.24万元、亩均收入4020元。

       烤烟作为瓮溪传统支柱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受制于种植条件,传统的小农种植模式抵御风险能力弱、种植成本高、品质低、收入低。2020年以前,该镇烤烟种植面积一度缩减至不足2000亩,产值不足200万元。

       深化农村改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瓮溪镇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强化烤烟产业工作领导。通过政府支持、烟站主导、烟农为主体共同推进烤烟提质。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行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定点销售的方式,加大移栽、管理、采烤、分级等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公司市场优势、支部组织优势、群众劳动力优势,推动烤烟产业扩能增效,切实破解烤烟产业发展难题。

       2021年至2023年,该镇烤烟种植面积从不足2000亩稳步增长至5000亩,产值增长至1700万元。

       目前,瓮溪镇种植烤烟5000亩,带动700余名农户增收,建成烤烟房178座、种烤分离示范点12个,全面打通种植链、生产链、销售链堵点、卡点,将烤烟变为“黄金”产业。

       小小“金叶子”不仅敲开群众“增收门”,还让强镇发展更有底气。“近3年,仅烤烟产业税收就累计缴纳了1200余万元,瓮溪镇3年得到税收返还款300余万元,为政府提供了运转资金,留住了乡镇人才。”瓮溪镇人大主席李飞介绍,通过对烤烟产业深化改革和服务提升,全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23年,瓮溪镇人均收入1.7万元,有3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近4亿元。该镇也从思南县“吊车尾”队伍一跃进入强镇行列。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村更有动力

       金秋时节,瓮溪镇黄坪村的红薯地里,农户正忙着采收红薯。乡间小路上,一辆辆满载红薯的三轮车、小货车在基地和村委会楼前来回穿梭运货。

       “今年是个丰收年,全村种植346亩,由村合作社统一收购后交给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黄坪村委会主任雷朝文介绍,自从村合作社带动,大伙种红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红薯是思南“一主两辅”产业之一,但偏远小山村要加入产业发展行列,也并非易事。

       “我家只有两亩地,单打独斗种啥都不见起色,好在村合作社不仅统一种苗、发放农资、指导技术,还统一收购。”村民周友芳谈起自己发展红薯产业的经历,“没想到头一回参与标准化种植红薯,两亩地就收了近1.5万斤,赚了8000多元。”

       1年前,在政府支持下,黄坪村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统一发放薯苗和农资,公司统一回收。刚开始,村民们不相信种红薯能卖钱,都不愿意迈出第一步。村干部、党员带头,成立村级合作社,从亲朋好友处“借地”种红薯,头一年就见效。现金收购红薯,让大伙吃了“定心丸”。

       示范带动起了效果,今年周友芳也积极壮大自己的产业版图,从2亩拓展到20亩,变身种植大户。目前,该村已带动3名种植大户,户均种植面积超20亩,村合作社每年带动务工上千人次。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将达12万元。

       “目前,我们合作社不断拓展产业服务功能,强化引领作用,提升社会化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雷朝文介绍,通过红薯产业盘活了撂荒的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产值,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

       深化农村改革,农业是重头戏。在极大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面临经营规模过小、组织化程度低、与大市场衔接难等现实挑战。近年来,瓮溪镇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盘活利用。

       “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围绕肉牛、茶叶、红薯等重点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颇见成效。”李飞介绍,“公司+合作+农户”“公司+家庭农场”“村合作社+大户”等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目前,该镇共有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120余个。2023年,全镇24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347万元,村均收入14万元,带动在家脱贫户务工人均增收8000元。

       延长产业惠农链条,富民更有保障

       深化农业改革,要把农户增收“建”在产业链上。

       眼下,正值秋冬茶园管护关键期,上坝田村种植大户黄军满心欢喜,因为今年承包种植的80余亩茶园首次丰产就卖了30多万元。

       黄军介绍,在茶叶管理过程中,茶企负责出技术、回收鲜茶叶。通过茶园承包还能有效解决茶园用工难的问题,提高茶叶的管理综合效益,实现公司和农户双赢。

       前些年,瓮溪镇引进思南县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茶园贷”“兴村贷”金融服务,在全镇14个村(社区)发展白茶、黄金叶、极白等5个茶叶品种,共1万余亩。

       “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积极拓展管护主体,将部分茶叶承包给有意愿、有能力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进行管护,到茶叶采摘季我们就以市场价收购茶青。这样不仅有效减少公司管护成本和人力投入,增加群众收入,我们也能集中精力加工生产。”思南县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永明说,公司每年发放采茶务工工资370多万元、茶园管护务工工资800多万元。

       把种植端交给农户,明确产业链条上主体分工,确保农业产业改革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提升联农带农能力。这样的实践,在瓮溪镇处处可见。

       在司都坝益禾生态肉牛养殖园区,一座座标准化的牛舍整齐排列,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毛色锃亮,工人都忙着加工当地种植的优质饲草。通过种养结合,实现了草料自给自足,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

       “我们栽种的是紫金牧草,这种优质牧草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一年能收两次。”思南县益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羽忠介绍,公司实现“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的一体化,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

       据了解,随着思南县肉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瓮溪镇着眼于饲草种植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全县率先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饲草产业。通过村集体引领,吸引1400余户农户主动加入到饲草种植和黄牛养殖链条中,实现种养结合,双向增收。目前,该镇在14个村联合种植2000多亩饲草,产量超2万吨,不仅供应镇内肉牛养殖场,还远销重庆、湖南等省外市场。

       近年来,瓮溪坚持分类施策、因势利导,集聚形成茶产业、肉牛产业、红薯产业,不断延长主导优势产业链条,积极构建关系稳定、联结紧密、权责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可控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上的收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机制保障。

       2023年,该镇茶叶产业产值1700万元、肉牛产业产值4000余万元、红薯产业产值1200余万元,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